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5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本课导读我国古代商业活动起源于夏商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活跃,城市随之兴起,对外贸易也日渐繁荣,但越来越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抑制。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理解我国古代经济基本结构的坚韧性,认识封建政治制度的束缚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课前预习一、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商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____①____”政策。(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4)宋元时期:____②____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5)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____③____广泛使用,出现了著名的____④____、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图解识记古代商业的发展2.城市的繁荣(1)城市功能的变化①从周秦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的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____⑤____、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②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进行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官府放松限制,城市的____⑥____大大增强。思想感悟: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可从两大阶段——严格限制阶段(从周到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去把握。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又相辅相成。(2)新型城市的兴起①唐宋时期沿海____⑦____城市: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港口“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②明清时期____⑧____市镇兴起: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江南地区尤盛。图解识记城市职能与“市”“坊”的发展与演变二、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2)西汉时期,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3)明清时期,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3.影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____①____潮流。思考感悟: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变过。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在:①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②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③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答案一①工商食官②宋代③白银④徽商⑤政治中心⑥经济功能⑦港口⑧工商业二①世界工业文明重难点阐释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商朝人善于经商,故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控制商周至春秋战国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出现私商秦汉至隋唐,商人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制,坊市分开,海陆丝绸之路并举北宋城市繁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隋唐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各民族政权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在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外贸;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隋唐至宋元繁荣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徽商、晋商等大商帮的形成白银广泛应用,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市镇兴起,更多农产品商业化明清时期鼎盛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2)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①古代商业领域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力较强。②古代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两部分组成。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都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跃进到工业经济时代。③始终处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2.“市”的变迁(1)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以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但也应注意,唐朝中期以后,商业越出两市,渗入坊间,逐渐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夜市,对封闭式市场模式开始有了一些冲击,但其规模和程度还不足以破除坊市分区的封闭格局。宋朝时期:古代城市中坊(居住区)市分区的封闭格局被彻底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这是中国市场制度和市场形式的一次大变革。(2)市、草市、夜市、市镇的区别“市”是指城市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地点或场所。“草市”主要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市集,北方称“集”,南方一般称“圩”或“墟”。“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交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市镇”是指草市的延续和扩大,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成为了沟通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故答案为C项。【答案】C【例2】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出现等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拓片中“除四川外”为解题关键,根据所学,纸币出现北宋时期,但教材并未明确提出交子的使用范围,此题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交子的使用地区主要为四川,而材料明确提出“除四川外”,因此仅凭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所给出的铜版拓片一定是纸币“交子”,因此排除③即可。【答案】B【例3】(2017年高考·天津卷)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这一题考查空间概念,根据一般的地理常识可知,朱仙镇是在今天的河南省,而景德镇则在今天的江西省,据此再结合地图可知B正确。【答案】B【例4】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通过阅读试题提供的材料可知,16世纪的商人一开始经营棉布和粮食等商品,这说明农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这个结论与教科书所言明朝的经济现象符合。后来商人从事食盐贸易必须经政府许可说明政府对食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依然施行专卖。商人获取利润后将资本投向土地说明当时农耕经济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社会地位的提高与财富的获得有关但不是充要条件,明朝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多少改变。综合推论,正确答案应该是①②。【答案】A课文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提示:司马迁的话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商业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重要。2.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北宋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品交易额巨大;出现了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等。(2)商品经济的发展。3.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答案提示:以农业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要重农抑商,以维护封建统治。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要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抑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阅读与思考指导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聪明才智,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司马迁重视工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反对官府与商人争利,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了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解析与探究概要1.材料一以农为本,商业为末,主张抑制商业,驱民归农。主要理由是从事商业的人太多,不能保证农业生产,造成物力的短缺。让从事工商末业的人转而归农,就会使蓄积富足,人民安乐。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本,农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理由是发展工商业原本是圣王的治国之道,世儒妄议以工商为末,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从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看,他们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贾谊生活在汉初经济凋敝的时代,当时主要任务是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商业的过度发展不能保证农业生产,所以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是必要的。但是,贾谊对商人的看法有片面性;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参考以下观点:①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决策。②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③抑制商业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自我测评解答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商业,商代商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周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商人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私商逐步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货币流通丰富多彩,形成许多著名的都会。秦汉时期,秦朝统一货币有利于商业发展,汉代丝绸之路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城市中实行坊市严格分开的制度,限制商品贸易的时间和空间;对外贸易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元时期,宋代城市繁华,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且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明清时期,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以徽商和晋商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