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概况及时代特征: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进、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古代的商业与城市及明清经济的发展与迟滞。1.古代中国农业发达,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呈现出如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土地是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不同形态中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商周时期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所有制则以私有制为主。3.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经济重心出现过重大转移,呈现如下特征:由北向南;由西向东。4.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突出,呈现如下特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不断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与出现工场手工业;官营与民营同时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出现相应变化;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5.古代中国商业繁荣,具有如下特征:以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但控制力度日益削弱;逐步突破时空限制;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逐渐向农村渗透,小农经济越来越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6.明清之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有:封建经济基础非常顽固;封建上层建筑(如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反作用;旧经济观念的影响。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本课导读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很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自春秋以后,随着自耕农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古代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基础,也使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世界农业文明史上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课前预习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___①____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3)产业结构:以____②___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主要家畜: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2.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2)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____③____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____④____,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____⑤____、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兴修芍陂、____⑥____、郑国渠。(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____⑦____工程。(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____⑧____就是其中的代表。(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____⑨____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①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____⑩____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②经营方式:以____⑪____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③历史地位: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细节点拨:(1)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长期使用,土地私有,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个体经营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虽然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自然经济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1949年前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图解识记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归纳总结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答案①采集②种植业③牛力④曲辕犁⑤翻车⑥都江堰⑦治河⑧坎儿井⑨简单协作⑩生产工具⑪家庭重难点阐释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发展变化(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石器锄耕(奴)→铁犁牛耕(封)发展原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石器、木器、骨器→铁农具、牛耕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精耕细作含义: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用先进技术设施,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式:改进生产工具;进一步挖掘地力;加强田间管理(灌溉、施肥、中耕);作物品种培育推广;理论指导。2.中国古代的“五谷”、“六畜”五谷:粟、黍、稻、麦、菽六畜:猪、牛、羊、马、鸡、狗3.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概念、特点及评价(1)概念小农经济又称为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①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产生。②产生时间:春秋。瓦解: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3)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③土地制度上: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④经营方式上: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⑤生产规模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⑥产业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和家庭手工业为辅。(4)评价积极影响①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早期,自耕农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农民手中掌握部分生产资料,对产品有一定的支配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较少,农民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②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消极影响①狭隘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外界联系较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落后性: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③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强化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从而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农业收益增加”不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不是结果,故C项错误;这里的“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当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都较为迅速,小农经济不会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答案】A【例2】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求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例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翻车的使用)【解析】A、C、D选项有明显硬伤。材料是苏轼的诗,从前两句诗的描写可知,这是课本中所说的灌溉工具翻车。A项自动化错误,翻车靠人力操作。C项错误,翻车之后还有更为成熟的筒车。D项错误,靠常识即可知,农业生产迄今未能摆脱自然的束缚。故B项正确,翻车是灌溉工具,功能之一即提高农田抗旱能力。【答案】B【例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解析】江南乡村“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有田者无力可耕”,故B错误;整则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答案】C课文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指导材料主要反映了自耕农负担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在正常年景里,辛勤劳作一年,生活也非常艰苦;遇到荒歉之年,自耕农为了纳税还债,往往有变卖田宅和卖妻鬻子者。说明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解析与探究概要可以耕犁为例。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已出现,并使用牛牵引铁犁耕田,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西汉中期,犁壁的安装使牛耕广泛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是推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测评解答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②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⑥重视水利的兴修。2.原始社会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主要是千耦其耘;春秋以后主要是“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小农经济。3.“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活动建议提示如有条件,可写出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占农耕面积的比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原因等不同角度分析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