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表现:吸取道家“”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无为而治[补]汉初“与民休息”的原因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的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国家统一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2.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二者都是思想专制的表现。道家3.概况目的主张结果加强中央集权“”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加强君权“”“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维护统治秩序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为臣纲[辩]道家最早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神为中心,将人神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具有神权迷信色彩。[注]三纲五常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②兴办太学,一律由儒家负责教授,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也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③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儒学家五经博士地方教育2.影响(1)有利于汉武帝强化君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补]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汉武帝的治国方针不是单纯地依靠儒学,其方式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就是披着儒家的外衣,实行法家的治国方式,在危机时候用道家“无为”来调剂。正统思想主题(一)董仲舒新儒学的目的和特点[史料实证]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后而王,王者必改正塑,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春秋繁露》[解读]“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反映出董仲舒“”的主张,体现了他要求百姓接受君主的统治。“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反映出董仲舒主张天子治国也要有“道”,即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以上同时体现了儒学的特点。君权神授神学化材料二①……②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解读]信息①说明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信息②表明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来巩固的统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政治材料三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思考]根据材料三,汉代儒学并没有得到唐代韩愈的认同。那么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有何不同之处?[提示]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系统认知]1.目的: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思想的统一为维护政治大一统服务。2.特点(1)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于一体。(2)主张“大一统”和“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以神权限制王权,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4)宣扬“三纲五常”,以封建伦理观念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等级秩序。(5)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即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并开始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史料实证]材料一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中期以后,由于政府的提倡,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傅乐成《中国通史》[解读]材料一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其实质是。思想专制材料二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董仲舒《春秋繁露》[解读]材料二的信息反映出董仲舒强调“”思想,该思想强调等级秩序,维护君权、父权和夫权。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封建压迫辩护,产生不良影响。三纲材料三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思考]据材料三,分析汉代以后儒学发生的变化。[提示]儒家经典成为读书做官的必备教科书;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丧失了独立的批评和自由,变成了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系统认知]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受到批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思想的专制做法不可取,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3.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具有神学迷信色彩;但又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无限的君权,继承和发扬了“仁政”思想,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光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三纲”充满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得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答案:A2.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解析: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黄老之学适应这一需要而迅速兴起,直至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空前繁荣,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项正确。答案:A题组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汉代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据此可知,汉武帝采纳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故选C。答案:C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使汉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解析:“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可知君主是天用来引导民性,这迎合了汉朝加强君王专制的需要,故C项正确。答案:C5.《吕氏春秋·不二》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解析: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提倡一切人事顺乎自然规律,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6.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责躬求言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解析:分析材料信息“(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可知,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体现“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答案:B题组三儒学成为正统7.如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解析:此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在汉武帝之后的增长情况,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其地位日益重要,故A项正确。答案:A8.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解析:从材料的意思可知,因为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以“经术润饰吏事”,所以“天子器之”。这说明儒家思想因对维护统治有利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项符合题意。答案:D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