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策略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二、新课程改了些什么?三、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参考资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朱慕菊:现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未来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来历)(一)国内背景——我国现行课程的问题(二)国际背景——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一)国内背景——我国现行课程的问题1、建国后,我国的课改回顾①1950年,②1952年,③1956年,④1963年,⑤1978年,⑥1986年,⑦1992年;⑧本次课改1999年(课改工作组成立)2001年秋(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涉及27个省)2002年秋(各省市全面实验)2005年秋(全面推广)△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1996—1998)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2、国内教育现状调查△小结:现状调查的几点思考在学校教育中过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例《红楼梦》中:贾母的丫环是谁?宝玉的丫环是谁?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初三《语文》试题△例有些课文时代性差:如《猎户》一文颂扬打豹英雄,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相违。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结:对现行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过度焦虑。紧张的师生关系、教育内容的枯燥、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造成学生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好大一块黑板,遮住了天;好高一堆习题,压断了肩;好烦那一群老师,这样讨人嫌!”△课堂教学实例引发的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问:“青蛙为什么没出来参加?”答:“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再问:“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后现代知识观√小结: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课程内容(教材)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新课程改了些什么?课程改革的走向: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六个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世纪中:西班牙、葡萄牙19世纪中:英国20世纪中:美国21世纪中:中国指导思想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案例:科学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课程目标数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史标准);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学标准);•通过唱一只歌、做一件礼物,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艺术标准)。新课程的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师生互动•体现范例性课题原则•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教科书编写留有较大地余地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1.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年级课程门类123456789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外语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艺术(音乐、美术)地方与学校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29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澳、日、法、挪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省都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①自然现象和问题的研究②社会研究30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2.社会实践学习①社会服务活动②社会考察活动③社会公益活动3.生活学习①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②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什么是课程?通常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课程是知识(精英)课程是既定、先验、静态的,学习者即接受者;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体系组织(制度课程)课程是经验(大众)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的经验相联系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教学课程)课程是活动“学习者通过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重视学习者与课程因素的关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课程实施的现状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制度课程,教学传递)熟(死)能生巧(活)?巧学(策略)苦学:头悬梁、锥刺股…乐学(动机)•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标准)•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与社会标准)•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戊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历史标准)案例: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者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数学标准)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标准)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与该地区的建筑、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标准)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评价功能的发展变化甄别选拔→促进发展“筛子”→“泵”目标→方案(静态→动态)结果→过程(过去→未来)他评→自评、互评(主体)紧张戒备→协同合作(关系)一元→多元(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目前评价的现实把字写得工整一点尽量不要涂改要认真一点能否用钢笔写?字要写得工整一些要认真!字写得不认真这么多遍还记不住!把字写得大一点简单点了吧?又不认真了不能老用涂改胶要认真(3周-15天的家长评语)目前评价的理念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99—170—30——吹毛求疵的教育,制造自卑者的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针对学生(非家长)全面评价(含学习)特征评价(个别性)鼓励评价(发展性)自我评价(自主性、反思性)同学互评(欣赏性、平等性)过程与结果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学科学习目标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2、一般性发展目标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学习档案,收录他们的重要资料,如: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的结论他人评价的结果化学标准案例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传统教师评价的问题1、不鼓励自主与创造,易被动、应对2、不利用改革:对社会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社会无力关心;习惯于常规;对教育技术改进不热心3、易引发教学简化过程、本末倒置、琐碎、不合作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优势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着眼于扬长避短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系统、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评价过程有周期性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并报教育部备案。地方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实行三级课程政策观念上的意义—国家、地方、学校、师生共建课程管理上的意义—课程形态的选择(综合或分科)—从课时固定制→课时比例制—教材的多样化与选择性………………时空上的意义—15-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三、新课程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

1 / 1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