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提升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最常见的天体及基本的天体有哪些?2.什么是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3.太阳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4.如何认识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5.地球自转有哪些基本特征?6.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是如何交替的?7.晨昏线有何特点?如何判断晨昏线?8.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和日期为什么会有不同?变化有什么规律?9.时区是如何划分的?相邻时区的区时有何特点?10.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偏转规律是什么?11.地球公转有哪些基本特征?12.地球自转与公转有什么联系?黄赤交角有什么影响?13.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规律?14.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15.四季和五带是怎样形成和划分的?16.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17.如何使用罗盘辨别方向?18.如何利用恒星辨别方向?19.如何利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辨别方向?教材P10活动1.(1)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地球的普通性: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金星非常相近;③地球的自转周期与火星差异极小,公转周期与金星、火星相似。(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地球的特殊性:①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与七大行星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使其有液态水的存在;②其他行星质量、体积过大或过小,使得空气组成成分与地球不同,不利于生命的形成。2.进行天文现象的观测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要准备好观测用的仪器,记录用的笔、纸、相机等,并设计好观测的步骤、预测观测的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意外;第二步是选定观测的时间和地点,如要观测星空,为避免人类光源的干扰,最好选在黑暗的旷野进行,并记录好观测的现象和数据;第三步是对观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有关资料写出观测报告,以适当的形式展示观测成果,如出一期板报或墙报、撰写小论文等。教材P12活动1.晨昏圈与手电筒光线是垂直的关系。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球表面的晨昏圈不断移动,移动的方向——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由于地球不透明,且自身不发光,因此在任一时刻,地球只有一半区域得到太阳照射,表现为昼;另一半区域得不到太阳照射,表现为夜,这样就形成了昼夜。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不断交替。教材P13活动伦敦位于中时区,莫斯科位于东二区,悉尼位于东十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它们与北京(东八区)分别相差8、6、2、13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2008年8月8日20时时,经计算,此刻伦敦为2008年8月8日12时、莫斯科为2008年8月8日14时、悉尼为2008年8月8日22时、纽约为2008年8月8日7时。教材P16活动1.如下图所示:2.画图略(提示:元旦是1月1日,在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元旦这天太阳直射点已开始向北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归纳为: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赤道――→向北北回归线――→向南赤道――→向南南回归线――→向北赤道教材P18活动1.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图中的四个地点也不例外。2.C位于南半球。C地在北半球冬至日时昼长夜短,夏至日时昼短夜长。3.C、B、D、A。教材P19活动1.在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晨昏线的移动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两者决定了四季的更替。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且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不大,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所以是热带。在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太阳高度都很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少,所以把其划为寒带。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所获得热量介于二者之间,所以把其确定为温带。教材P23活动借助手表辨别方向往往受到大气状况和纬度、经度位置的限制。(1)阴天时太阳不可见,无法把时针指向太阳;在南北两极点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北或南;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太阳几乎运行在天顶附近,无法把手表平置使时针指向太阳;这些情况下都不可能正确指出南北方向。(2)利用手表辨别方向还有一个要求是手表使用的必须是地方时,即手表上的时间与所在区域的地方时必须大体相符,这样估测的方向才比较准确。教材P24活动1.提供以下方法仅供参考:冬暖式大棚的坡面一般向阳,夜晚可以利用月相的变化及出没辨别方向。2.参考方案第一方案:用正午前大约1小时的旗杆影子长度OA做半径,杆底O做圆心,画一个圆弧,如图所示。由于正午前杆影由长变短,正午后杆影由短变长,正午后总有一个时刻,杆影顶端同圆弧相交,假设相交于B点。找出圆弧AB的中点C,杆底和圆弧中点的连线OC就是南北线。(缺点是没有测绳)第二方案:在正午前后,每隔10分钟测一次旗杆影子的长度,最短的影子的指向就是北方。确定了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就非常容易确定了。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