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鲁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整合提升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1.什么是自然带?世界上有哪些自然带?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怎样分布的?其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怎样分布的?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在哪些地区最为明显?4.什么是垂直地域分异?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6.非地带性因素如何影响自然带的分布?7.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9.青藏高原的隆升给亚洲地理环境带来哪些影响?10.不同圈层间的能量是如何交换的?11.物质在不同圈层间是如何运动的?1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本质是什么?1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过程是怎样的?14.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5.桂林“山水”为什么能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6.等高线有哪些特点?17.如何利用等高线辨别地形部位?18.如何判读地形图?19.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教材P58活动1.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它们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略。教材P60活动以亚洲为例,亚洲东部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这是由于从赤道到两极,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递减,导致温度带变化,进而引起自然带变化。亚洲中部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是由于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递减的缘故。教材P61活动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上的差异如下表所示:南坡北坡垂直带发育程度高低成因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纬度高,相对高度小南坡北坡垂直带谱组成自山麓至山顶依次是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自山麓至山顶依次是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成因纬度低,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大;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大纬度高,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小;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水分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小;相对高度小,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小南坡北坡雪线高度低高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低成因纬度低,山麓热量条件好,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大纬度高,山麓热量条件差,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小教材P62问题1.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该山处于热带,山麓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样就为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留下了多种热量带的变化空间;第二,该山海拔高度达5895米,这样的高度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进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带。2.在农业生产中,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就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就会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教材P65问题1.秘鲁西海岸海域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海水由东向西运动,从而形成水平方向的补偿流——秘鲁寒流和垂直方向的上升流,这样就将深层营养物质(磷酸盐类)带到了海水表层,浮游生物迅速繁衍,大量鱼类来此觅食,形成秘鲁渔场。2.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饥饿而死亡。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海湾战争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降雪变黑。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理区域的联系性。教材P68问题教材P71活动1.喀斯特地貌发育需要的基本条件:①可溶性岩石;②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桂林地区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这里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茂盛。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教材P76~77活动1.9008004002.在图中已画河流的北方可能还发育有另一条由西南向东北流的河流,河流要画在山谷线上。3.(1)A处较合理。因为这里为峡谷地带,上游为宽谷地带,筑坝工程量小,库容较大。而在B处筑坝,尽管集水面积增大了,但会淹没城镇及铁路。(2)应选择甲村—丙村—乙村线路。该线路坡度较小,隧道开凿量和工程量都较小,投资较小。而甲村直达乙村线路需穿过多条等高线,坡度大,工程量大,投资大,故不宜选此线路。(3)B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城市。原因:A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但A地势起伏大,发展空间较小;C位于淡水湖附近,水源有保证,但地势条件、发展空间均不利;B位于平原地区,附近有支流汇入干流,水源、交通条件均优越,且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