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自主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时间时期时期时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很弱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资源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认识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采集渔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短缺较强微弱增强不协调依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和。(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要排放到环境中。(3)在人与环境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能量废弃物相互作用2.环境问题(1)类型及产生原因类型主要表现产生原因资源短缺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类向环境资源的速度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等人类向环境废弃物的数量了环境的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索取超过再生速度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排放超过自净能力(2)危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3)地域差异①局部范围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②全球范围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分_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_____与____的双重压力及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社会公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耗资源发展人口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____持续发展_____持续发展_____持续发展(3)原则:包括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原则。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共同性[自我诊断]1.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2.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出现生态破坏。()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4~5题。4.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的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5.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BA[形成思维主线]探究点一人地关系思想存在怎样的演变过程[在探究中学通]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探究1]这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于哪个阶段?提示: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探究2]这两句话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提示: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反映了天命决定一切的思想,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发展。[在归纳中理清]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在训练中用活]右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回答1~2题。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答案:1.A2.A探究点二如何面对环境问题[在探究中学通]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5年:可持续消费和生产。2016年:为生命呐喊。2017年:人与自然,相联相生。2018年:塑战速决。2019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探究1]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探究2]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归纳中理清]一、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箭头A、B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箭头C、D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3)箭头E、G表示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箭头F、H表示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2.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件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的数量日益减少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上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产生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三、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林草减少、土壤盐碱化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国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过度消耗资源[在训练中用活]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1~2题。1.1988年长汀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次生盐碱化2.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解析:第1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第2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答案:1.B2.D如图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B.7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C.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4.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A.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B.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C.90年代入黄泥沙量比70年代有所减少D.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解析:第3题,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是自然原因;70年代打坝淤泥会保持水土;80年代至90年代,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建设是黄河增沙的主要原因。第4题,从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70~80年代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变化大,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答案:3.C4.D探究点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在探究中学通]读漫画,探究下列问题。小鱼的哀求[探究1]材料反映了什么思想?提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究2]材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提示:公平性原则。[在归纳中理清]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在训练中用活]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中可以证实的是()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解析: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答案:1.D2.A[随堂巩固落实]知识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