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目标导引知识目标:1技能目标:2情感目标:3为什么会有?什么是荒漠化?如何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学习思路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其结果是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以至绝收。据统计,全球47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多亿美元。荒漠化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荒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一、什么是荒漠化?(一)(二)实质土地退化认真思考荒漠化的定义(三)易错易混:荒漠和荒漠化过程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沙漠化、红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四)表现西北-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西南-石漠化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东南丘陵红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要点简析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要点简析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要点简析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要点简析思路引领二、为什么会有荒漠化?区域自然特征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探究!1.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成因之背景解析>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根据海陆位置和地形图解释气候干旱原因:A深居内陆,距海洋远B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植被状况2.地形: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1.地理位置: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干旱为主4.植被:稀疏,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生态环境脆弱总结!总结:西北地理环境的脆弱性流水沙质风沙干旱的气候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多戈壁和沙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平地多沙质沉积物2.1西北荒漠化的自然成因?成因解析干旱对荒漠化提供了哪些潜在的条件?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典型例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A.土壤有机质增加B.沙尘暴频率增加C.生物生产力下降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A课堂练习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D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牦牛就生长在这里C课堂练习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汽阻碍B.大风,地处背风坡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A课堂练习课堂总结、测试•整理笔记,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理解例题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过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2.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2.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人为因素——过度樵采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成因解析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草原牧区,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冲积扇地带的绿洲遥感图像用水不当:绿洲的退缩与废弃1.若上游过度用水,绿洲面积将如何变化?绿洲退化2.若农田大水漫灌,河流下游绿洲将产生什么环境问题?原因?次生盐碱化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课堂小结激增活动不当樵采放牧农垦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课堂小结荒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物质基础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课堂小结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核心是什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根据西北地区的客观实际,我国学者总结的荒漠化整治模式是什么?——明确整治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建立早期预警系统3.荒漠化整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三、如何防治荒漠化?认真思考4.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假设你是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你将如何治理你的家乡?)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三、如何防治荒漠化?认真思考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示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措施提示•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措施提示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措施提示典型例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表:我国某区域1999年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BD•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1~2题。•1、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A.A→B→CB.B→C→A•C.B→A→CD.C→A→B•2、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A.杨树B.桦树•C.沙拐枣D.柳树DC课堂练习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D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C课堂总结•整理笔记,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