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知识导图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理解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知识整合·新知落实1.概念:人口向_______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______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动力一、什么是城市化【要点梳理】城镇扩大乡村城市3.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________________、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等的变化。(3)是一个地区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4.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中心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图解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城市化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1.内涵【深化拓展】2.标志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作用1.读1990~201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完成(1)~(2)题。【即时应用】江西(%)安徽(%)1990年20.4017.842000年27.6727.812010年44.0643.01(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比较接近,但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社会经济因素是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答案(1)D(2)B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要点梳理】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开的___________曲线。“S”形2.阶段和特点(1)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____,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______(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较慢很快趋缓甚至停滞CA或B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差异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深化拓展】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小(不到40%)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原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初期阶段:两个“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中期阶段: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2.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图,回答(1)~(2)题。【即时应用】(1)结合上图判断,我国城市化目前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加速阶段C.后期阶段D.出现了大规模逆城市化现象(2)目前,我国的城市化A.使得环境恶化B.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非常不合理D.阻碍经济发展解析第(1)题,我国城市化水平介于30%~70%,速度在加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第(2)题,我国的城市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合理的,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答案(1)B(2)B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梳理】1.表现减少“热岛”2.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__________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__问题。降低环境污染4.生态城市化地理环境自然低污染良性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主要城市化问题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化拓展】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其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量大的地方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整治措施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原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就业难,失业队伍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其他社会问题突出人口过分集中地价昂贵,犯罪率高综合整治[方法技巧]1.利用因果图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3.中国审计署2018年6月20日公告显示,根据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国各级财政共筹集安居工程资金7841.8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487.62亿元),2017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609.34万套、基本建成604.18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81.56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90.59万户。据此,回答(1)~(2)题。【即时应用】(1)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A.城市洪水问题B.交通拥挤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D.住房困难问题(2)下图为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图,其中最合理的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第(2)题,从图例中的风频图可以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为东风,因而工业用地应布局在安居工程(居住区)的西侧。答案(1)D(2)B典例剖析·规律总结[典例1](2018·浙江)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1)~(2)题。题型一城市化的形成、表现及特点(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仔细读图可以发现,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均最高,综合衡量,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答案选D。第(2)题,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四个指标中,与高新科技发展水平关系较大的指标是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仔细读图可知,③④两城市这两个指标较高,答案选C。【答案】(1)D(2)C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变式拓展](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1)图中显示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城附近,而甲地所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港口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2)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收入在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答案(1)D(2)D[典例2](2017·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题型二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影响(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第(1)题,“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出现,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所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第(2)题,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答案】(1)D(2)B[误区警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原因特点或表现图示城市化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郊区城市化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技术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工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地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2.读下图,回答(1)~(2)题。[变式拓展](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解析本题以统计图的形式考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具体如下:答案(1)A(2)D图表解读·迁移应用教材P35图2.23此图利用坐标和曲线对比四个国家的城市变化过程。通过曲线变化的比较分析,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不同国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