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运用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重难点)3.运用案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自主探新知习预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地理差异空间单位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性质。(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3)区域具有。(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区位特征区域发展地理环境层次性相对一致过渡[特别提醒]区域内部的区位特征相对一致,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层次性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展方向发展水平发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差异松嫩平原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东北地区(2)自然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气候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亚热带季风贫乏温带季风(3)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耕作类型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作物熟制一年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农业耕作类型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商业贸易落后工业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地水田重化综合性发达水田春小麦两[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有影响。如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早期:人们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利用和改造自然(2)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改良,劳动力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区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3)现代社会:密集,人均耕地少、破碎、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生产技术人口、城市桑蚕(1)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区域界线是十分明确的。()(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3)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在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发展。()(5)某区域处于农业社会,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工业以资金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特别大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D.整个区域处于原始文明状态提示:(1)×我国南方、北方地区的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界线具有过渡性特征。(2)√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3)×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在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限制了耕作业的发展。(5)C[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活动以第一产业为主,内部经济差异较小,对外开放程度低。]合作攻重难究探区域的内涵及特征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问题1(区域认知)雄安新区设立后,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判断理由是什么?提示:雄安新区属于新设立的行政新区,行政区界是明确的,故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问题2(综合思维)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这反映了区域之间的什么特征?提示: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反映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归纳总结]1.区域的内涵(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则体现了区域划分的主观性。(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即区域在地表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特征。(3)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2.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图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1.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公路自然区分为7个一级区,它们分别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湿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下图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七个公路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C.行政区划D.地质(2)图示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对应正确的是()A.②—ⅠB.③—ⅤC.③—ⅥD.⑤—Ⅲ(3)在④区域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A.地震B.冻土C.泥石流D.地壳塌陷(1)B(2)C(3)B[第(1)题,据材料知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公路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不是社会经济和行政区划因素,A、C排除;据材料中公路自然区的名称可判断应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来划分的,B正确,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②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应与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对应,A错误;③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应与Ⅵ—西北干旱区对应,B错误,C正确;⑤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应与Ⅴ—西南潮暖区对应,D错误。第(3)题,据图可知,④区域对应Ⅰ—北部多年冻土区,因此修建公路时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冻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面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两图,探究以下问题。问题1(区域认知)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提示: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有关,纬度、海拔、光照时间长短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纬度差异显著,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年均温低。问题2(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问题3(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归纳总结]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2.读图,回答(1)~(3)题。(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2)沪宁杭工业基地()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①临近香港、澳门②著名的侨乡③国家政策支持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A(2)B(3)A[第(1)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第(2)题,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对。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第(3)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临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3.甲、乙、丙、丁四幅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图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图所在地形区海拔高,气压低,光热充足D.丁图中长城以北地区植被少,土地荒漠化严重(2)关于甲图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1)D(2)A[第(1)题,从图中信息来看,甲图所在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乙图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图所在地形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图中长城以北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第(2)题,甲图所在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地区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大豆不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问题1(区域认知)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史记》中所记载的现象?提示: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大,人类难以克服这些障碍。(说明自然条件如何制约当时的农业生产即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问题2(人地协调观)“苏湖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雨热条件好,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归纳总结]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不同阶段的发展,其实质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对地理环境条件的改造和利用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开发早期,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汉代时,耕作技术水平低,黏重的土壤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船只使用少,广布的河湖和沼泽制约了交通的发展与区际之间的联系。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

1 / 1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