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7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七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学习目标2课前预习3进入课堂4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习目标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2.分析并理解文中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第11则选文。3.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课前预习君子与小人君子原本是西周贵族的通称,小人则是对一种被统治的生产者的称谓。到了春秋时代,便将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史书《国语》就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梁启超说过:“在中国古代,‘君子’‘小人’为身份上的对待语。君子指贵族,含有‘少主人’的意味;小人盖为人中之低微者。其后意义全变,两语区别,不以阶级的身份为标准,而以道德品格为标准。”君子、小人含义的改变,大约是在春秋末期以后。从那时起,君子、小人被当作道德评价中进行褒贬的一对范畴,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则是品德低劣者。(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孔子就生活在春秋末、战国初。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小人”的地方很多。从其中的有关论述来看,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小人,也主要是对有无仁德者、贤与非贤的称谓。两千多年来,君子、小人一直是人们指称好人和坏人的代名词。当今社会,人们也以君子为荣,以小人为耻。近君子而远小人,是一切正直、善良的人的道德取向。(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葸(xǐ)笃(dǔ)亢(kànɡ)鲤(lǐ)2.掌握通假(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2)好知不好学(知通“智”)(3)今也则亡(亡通“无”)(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3.一词多义(1)贼①其蔽也贼.害②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③几落贼.手死敌人④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刺客⑤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2)闻①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②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4.古今异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义:学习之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词类活用(1)其蔽也贼.(名词用作动词,害)(2)事.父母,能竭其力(名词用作动词,侍奉)(3)贤贤.易色(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孔子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根据全文来看,他把自己归为哪一个等级?答:在孔子所分的四个等级中,孔子把自己归为第二个等级,即“学而知之者”,因为他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的这种自我认知,既体现了他为人谦恭的修养,也体现了他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真诚而自信的可贵品格。2.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3、4、6则选文,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答: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现在衡量一个人是否“好学”的标准往往偏重于是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因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不过应该意识到,现代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才具有根本的意义。3.如何理解“不迁怒,不贰过”?答:孔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论语·公冶长》)。他赞扬颜回好学,而且只有颜回好学。这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了得,历史如何了得,语言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比如说,自己在外面受了气,不拿太太做出气筒;受了太太的气,不拿孩子做出气筒;或者受了上司的气,不拿下级做出气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不贰过”,就是知错而改,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是非圣人不可,起码也是像颜回那样的贤人了。4.如何理解“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答:这是孔子的教学名言。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儿子的教育是从读书识礼开始的。在孔子看来,《诗经》中的文章,多半与修身、齐家有关系,而《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可见,孔子教育儿子是从做人的根本入手的,所以世称孔子教育儿子的方法是“诗礼传家”。在今天,孔子教育儿子的方法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学”?孔子所说的“学”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指人格修养。这一点,对比第四、第五则选文就可以知道(这里“学”完全是就修身而言的,而“不好学”的弊端跟“无礼”的弊端则完全一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和修身,两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学礼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修身,因此修身可以包括在学礼当中;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是礼,因此学礼又可以包括在修身当中。“不学礼,无以立”一句话,简洁地显示了学礼和修身的高度同一性。孔子说,那些不追求吃喝、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君子,才能算得上是好学之士;还说自己只知道一个好学的弟子,就是颜回,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几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是着眼于修养德行。总而言之,完善品德修养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拿现代教育观念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是也有不可抹杀的长处。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这种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2.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六言六蔽”?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选文第4则:“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六言”就是孔子后面说的“仁”“知”“信”“直”“勇”“刚”六个字。不过,孔子这里所说的“言”其实是指德,“六言”也就是六种德行。而“六蔽”则是六种弊病,“蔽”意味着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矣乎”是两个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乎”表示疑问,可翻译成“了吗”“了吧”等。孔子的话是说:仲由,你听说六种德行、六种弊病了吧?仲由回答说:没有啊,不曾听说。于是孔子对他说:“居!吾语女(汝)。”“居”意思是坐、坐下。“吾语女(汝)”,“语”应当读四声,意思是告诉。“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说一味喜欢仁却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言之,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对那些不讲道义的人,仁人是充满厌恶之情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是说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知”通“智”,指聪明。“荡”是放浪无所持守的意思。“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是说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其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总之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是说一味喜欢直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急切而伤害人。“绞”的意思是急切、不宽容而伤害人。“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是说一味喜欢勇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是说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从一般意义上说,“仁”“知”“信”“直”“勇”“刚”是值得肯定的六种德行。但是如果偏执这些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这种道理不难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端。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把第4则选文跟第5则选文联系起来,更可以确定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3.子夏所谓“学”的内涵是什么?第6则选文记录的是子夏的话。他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四点,那么即使他不曾学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过。这四点是:其一,“贤贤易色”。这里第一个“贤”和后面的“易”都作动词,前者是尊重、崇尚的意思,后者是轻视、不以为意的意思。“贤贤易色”就是尊重有才德的人而轻视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孔子几次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子罕》),其实就包含着一种“贤贤易色”的价值取向。其二,“事父母,能竭其力”;其三,“事君,能致其身”。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连庄子都说:“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庄子·人间世》)子夏也是把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上能够奉献身家性命,视为人生两大要求。其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古人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子夏认为朋友之间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言而有信,也就是说话算话。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养,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跟现在所说的学大不相同。4.谈谈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言语巧妙,富于内涵。从写法上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章跟“恭而无礼则劳”一章内涵相通,却作两样说法,互相映带,各呈其妙。“陈亢问于伯鱼”一章则颇有些戏剧性。陈亢之所以发问,是因为他用常人的心态来揣度孔子,猜想孔子对儿子总会有些偏心。伯鱼不经意中使他了解了学习《诗经》《礼》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君子如何处理跟子女的关系,所以他喜不自禁,仿佛捡了大便宜,“问一得三”的自白尽显他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文章善于抓住人物神态的细节进行描写,如《论语》没写陈亢当面欢喜,而是写他“退而喜”,使表现力倍增。这也是我们写作时值得借鉴的地方。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A【解析】A①②表推测,大概;B①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②句末语气词,表肯定;C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D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如果。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B.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C.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D.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贰过.鲤趋而过.庭B.君子笃于亲.泛爱众而亲.仁C.居.!吾语女居.无求安D.言.而有信不学《诗》,无以言.【解析】A组,前一个“过”受副词“不”和数词“贰”的修饰,是动词,当“犯错误”讲;后一个“过”带了宾语“庭”,是动词,当“经过、走过”讲。B组,前一个“亲”作介词“于”的宾语,是名词,当“父母亲族”讲;后一个“亲”带了宾语“仁”,是动词,当“亲近”讲。C组,前一个“居”是动词,当“坐”讲;后一个“居”是动词,当“居住”讲。D组,两个“言”均当“说话”讲。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