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学习目标2课前预习3进入课堂4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习目标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文中透露的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1、4、8、9则选文。3.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体会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人生的格言。课前预习《论语》评说《论语》一书,除……可疑之十数章外,其余则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典。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其书编次体例并无规定,篇章先后似无甚意义,内容分类亦难得正确标准,略举纲要,可分为以下各类:一、关于个人人格修养之教训;二、关于社会伦理之教训;三、政治谈;四、哲理谈;五、对于门人弟子及时人因人施教(注重个性的)的回答;(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六、对于门人弟子及古人时人之批评;七、自述语;八、孔子日常行事及门人诵美孔子之语(映入门人弟子眼中之孔子人格)。上所列第一二项,约占全书三分之二,其余六项约合占三分之一。第一项人格修养之教训,殆全部有历久不磨的价值。第四项之哲理谈,虽著语不多(因孔子之教专贵实践,罕言性与天道),而皆渊深入微。第二项之社会伦理,第三项之政治谈,其中一部分对当时阶级组织之社会立言,或不尽适于今日之用,然其根本精神,固自有俟诸百世而不惑者。第五项因人施教之言,则在学者各自审其个性之所近所偏,而借以自鉴。第六项对人的批评,读之可以见孔子理想人格之一斑。第七项孔子自述语及第八项别人对于孔子之观察批评,读之可以从各方面看出孔子之全人格。《论语》全书之价值大略如此。要而言之,孔子这个人有若干价值,则《论语》这部书,亦连带的有若干价值也。(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莒父(jǔfǔ)车兒(ní)车兀(yuè)2.一词多义(1)知①诲女知之乎知道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识”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④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过①过而不改动词,犯过错②是谓过矣名词,过错③过秦论指出……的过失④孔子过泰山侧经过⑤愿枉车骑过之拜访(3)夫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②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丈夫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fú,那④夫战,勇气也fú,发语词,不译⑤闻之: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句尾语气词,啊!(4)舍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停止②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处④其辟君三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3.掌握通假(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2)是知也(知通“智”)(3)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4)无欲速(无通“毋”)(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4.词类活用(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前一个“过”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2)足.食,足兵(足,使动用法,使……充足)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在对待“知”与“不知”的问题上,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答: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意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2.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答:这句话说明在学习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儿虚假,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不要装懂,那才是真正的聪明。其实,不单是在学习上,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实事求是是关键所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诚实的重要性。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口开河,说过也就忘了。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但对小事的失信却会使人怀疑其在大事上的信用。不实事求是的人,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从害人始而以害己终。3.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答: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弘扬人,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不要坐等别人对自己实施仁德之事。其实,孔子在这里意在强调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反对以道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行为。4.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恨。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5.如何理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答: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朱熹认为:“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孔子教育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2.文章中“子贡问政”一则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子贡问政”一则,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列表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先进的而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思想。3.如何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句。大车是古代用牛拉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拉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木销子叫车兒,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销钉叫车兀。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兒,小车没有车兀,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基本观点。5.在“为政”方面,孔子的观点是怎样的?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选文第8则。“子夏为莒父宰,问政”。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先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做了精要的解释。“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篇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生存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观点,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B【解析】文:掩饰。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C.人能弘.道弘:扩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信用C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伤于日月乎B.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哂之.C.子夏为.莒父宰愿为.小相焉D.小人之过也必.文必.不得已而去【解析】A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B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代词,代子路;C均为动词,担任;D一定/假使,如果。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人而无信.民信.之矣B.小人之过.也必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如日月之食.焉足食.,足兵D.人皆见.之无见.小利D【解析】A.信用,守信用/信任;B.犯了错误/错误;C.通“蚀”(动词)/粮食(名词);D.均为“看见”的意思。C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老百姓没有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B.孔子主张要想做成一件事,只要在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就够了。C.孔子所说的“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与他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相近。D.孔子认为,品格卑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解析】A“民无信不立”的意思是老百姓不信任,政府就无法站住脚;B.孔子是说要想办成一件事,就必须付诸行动,想办法解决问题;D.不是孔子的看法,而是子夏的言论。5.下列有关古代地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D.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古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称为河”。D阅读下面语段,回答6~8题。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兒,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夏为莒父宰.(城邑的长官)问政..(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B.足食,足.兵(使……充足)民信.之矣(信任)C.人而.无信(却)其何以.行之哉(靠)D.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衰落)逝者..如斯夫(消逝的时光)C【解析】而:如果。7.下列表述不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