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素材·学用示范【素材提炼】1.欲为除弊,肯惜残年韩愈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文人。他的一生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始终奉行“达则兼善天下”,似乎从来也没有甘心“穷则独善其身”的地位。所以,他虽然遭到被贬山阳令和潮州刺史等几次重大打击,然而并不灰心颓废,报国之志不变,仍然关注人民的疾苦。【运用角度】“远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身处逆境在所不惜”“为了国家甘愿受屈”等。2.权衡论策,奋励天下苏洵是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不少观点切中时弊。【运用角度】“远大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关心国家大事”“有军事谋略”等。3.十年贬谪,“八记”辉煌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穷蹙的十年,居然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一贯做法。柳宗元善于借寓言故事阐明深刻的道理。他选取鞭贾的事例,与政治进行联系,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运用角度】“文以载道”“以寓言来进行讽谏”“困境中写文章战斗”等。4.厉行改革,兴利除弊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他在嘉祐三年给宋仁宗上万言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熙宁三年,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北宋的统治。但是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两次被罢相,新法被废除。【运用角度】“厉行改革”“不要贪图安逸”“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能因私废公”等。【应用范例】1.岁月流逝,朝代更迭,君不见一代文学宗师韩愈的成长,渡尽劫波,誓不回头。他三岁时,父亲、母亲相继离开,从此便由长兄韩会、长嫂郑氏抚养,他时常随长兄奔波各地,但在他九岁时,长兄被贬任韶州刺史而客死他乡。长嫂本想带众家小护韩会灵柩回河南老家,恰又逢地方政局混乱,被迫转至宣州,行程波折,没有消磨他那颗勤奋好学之心。但命途多舛,天不垂怜,十九岁的他因无高官名流引荐而接连三载名落孙山,五年光阴过后才偶得梁肃赏识引荐考中进士,可按法律规定通过吏部考试才能做官,又是三年的失败,加之经济困窘,只得离京返乡。如此,但并不怨天尤人,执着依旧,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终成一代文学宗师。(2017全国卷Ⅱ《心怀自强成大美》)2.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致陈先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