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地区水资源利用策略与灌溉制度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禹城地区水资源利用策略与灌溉制度研究姓名:刘恩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种植业指导教师:朱文珊;于强20070601禹城地区水资源利用策略与灌溉制度研究作者:刘恩民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颖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效率研究——以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为例2007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生产技术效率衡量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要素被充分利用的程度,为现代化过程中农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计算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指数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得出,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的分析,得出生产技术效率与水资源的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2.学位论文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明清时期太湖与关中地区的比较研究2006本文对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两地区的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其主旨是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和水资源的关系,如何合理认识和对待人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地位问题。本文研究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研究人和水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和自然的冲突与互动;二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们在利用、分配水资源时的互动。三是对于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利用效率的诸方面因素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五章,以太湖和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明清时期的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从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探讨人和水的关系。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和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太湖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用水基本是利用地表水资源,突出的表现形式为河渠灌溉和塘浦圩田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塘的修筑。关中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不丰富,人们在利用地表水资源进行河渠灌溉的同时,还注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表现形式为凿井和利用泉水灌溉。不同的灌溉方式体现了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根据不同的自然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利用方式,达到为农田灌溉服务的目的。第二章是研究自然水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自然水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自然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太湖地区是以水田作物为中心,关中地区以旱地作物为中心。不同的自然水环境也影响了地区耕作技术的差异,太湖地区水田耕作技术发达,关中地区则是旱地耕作技术完备。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也即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土地的垦殖,耕地面积的扩大又引起了自然水环境的变迁。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从制度层面考察人们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所谓制度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它改善人们在分配资源和争夺资源方面的紧张。它给出一个游戏规则或解决方案,来解决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使水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具体从对水资源的管理方略和水资源利用中的矛盾冲突与协调两个方面论述。第三章从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方略,来探讨在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人水关系和人人关系。农业水资源的管理主要分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农业用水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决定着水利工程发挥的效应,文章主要从水利工程的经营方式、维护管理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对农业用水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政策政令、乡规民约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对农业水资源用水的管理,并从水资源权属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两地区存在的差异。第四章论述了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协调。主要探讨的是在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农业与多种水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业与渔业用水的矛盾、农业与漕运用水的矛盾以及农业与水力用水的矛盾;关中地区主要表现为农业用水与城镇用水之间的矛盾。在农业具体用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水事纠纷,这种水事纠纷尤以关中地区表现突出,这主要是同关中地区水资源相对稀缺有直接关系。第五章探讨的是制度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制度层面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从社会政治制度、基层社会组织、经济文化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制度因素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太湖和关中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这对于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结论:通过对明清时期太湖和关中地区的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自然水环境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而制度水环境不仅影响着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同时还影响着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所体现的是人和水的关系,后者体现的不仅是人和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以水为媒介的人和人的关系。两者对于农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尤其是在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制度水环境更为重要。3.会议论文杨素哲.高峰.齐凯新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业问题研究2000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指出:发展节水农业是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论述了节水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和宜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目前发展农业节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期刊论文雷波.刘钰.许迪.姜文来.LEIBo.LIUYu.XUDi.JIANGWen-lai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水科学进展2009,20(5)效用问题是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关键和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对于实现农业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历了由单一的用水效率评价向以效率和效益有机结合为特征的效用评价的发展历程,其评价尺度也从最初的作物或田间等微观尺度向灌区、流域、国家乃至全球等中观和宏观尺度发展.未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建立基于不同尺度水平衡观点上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尺度指标的尺度效应及转换等方面.5.学位论文刘渝基于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目标下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2009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有30年。虽然这种高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十分必要,但无可否认的是,它是建立在过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之上的。水资源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殊资源,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农业用水过多地挤占了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成为制约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水资源数量短缺和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水资源的利用与配置失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波及到了生态系统的循环效率。如何高效管理农业用水,提高其利用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br  整个论文着眼于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双重目标,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来研究农业水资源管理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状态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关系拟合,微观主体水资源利用分析和农业用水管理政策等。论文主要从农户的节水决策、农户降低化肥施用决策、用水管理组织模式变革绩效、灌溉投资节水替代作用和水价补贴的角度深入探讨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农民乃至社会福利的具体政策和实施路径,确保在生态和农业双重安全目标下,农业水资源向工业和生活用水转移。论文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br  (1)1997-2006年的10年间,中国农业安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农业水资源生态安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截至2006年,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状态离双重安全目标的实现距离有所拉大。br  (2)1999年以来,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整体上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前沿面省份和其他省份之间效率的差距相对较大,大多数省份的效率水平较低,目前的低效率水平保障了农业安全,而损害了生态安全。同一时间跨度内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下降的生态安全和上升的农业安全同时存在,证实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面源污染是调整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目标冲突的重要模式。br  (3)产业比重、人口密度、城市化都是影响农业用水总量的重要外生变量。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稳定性的N型曲线关系,全国大部分省份区目前处于N型曲线的下降阶段,但也要警惕农业用水量出现反弹趋势。要遏制农业用水量的上升趋势,则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深化以及大力普及节水技术便显得十分必要,并迫在眉睫。br  (4)从农户的技术采纳和持续使用决策来看,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户所处的外部环境特征、技术自身特征都是重要的影响变量。论文通过分析还得出户主年龄、科学施肥意愿、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离家距离、农业劳动力比例和技术培训均对农户化肥施用量构成显著的影响。br  (5)论文还认为,管理制度是提升用水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变革灌溉管理模式,参与式灌溉管理使灌溉水资源管理更有效率和持续性;灌溉投资与灌溉用水之间存在较大的替代弹性,增加灌溉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可起到节约灌溉用水的作用;两部制水价情况下“暗补改明补”的补贴制度目前具有节水激励作用。br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br  (1)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论文共同关注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双重目标研究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问题。目前关于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从同一角度,关联并整合研究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的文献却很鲜见,即使存在,也大多是在文章之中零散地提及。本文从理论上探寻生态安全、农业安全和农业水资源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实证评价中国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的状态,拟合双安全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对微观主体的用水行为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一个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双重目标下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系统分析框架。br  (2)扩展了实证方法的应用范围,论文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为理论框架,引入DEA方法,在省际层面上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沿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假说,验证中国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已有文献多用比值分析法来评价水资源效率,计算的是单要素生产率,忽视了区域内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相互替代和对生产率的贡献作用,DEA方法允许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考虑了实际生产中所投入的其他生产要素。农业用水Kuznets假说验证是在经济增长的框架下考察农业用水量变动的阶段性趋势,虽然对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学者探讨的热点,但针对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开展实证研究,却较少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文献。br  (3)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系统分析得出了“我国农业安全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程度有所降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未来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改革农业用水管理机制,普及节水技术;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禀赋特征、外部环境特征是影响其节水决策的重要因素;灌溉投资和水价‘暗补改明补’等经济手段具有明显的节水激励效应”的系列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项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对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以保障生态与农业双重安全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6.会议论文周振民.梁士奎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研究2007黄土高原地区是西部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区域,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影响着农业安全。受气候特点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独特因素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并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通过对黄土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