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内容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应用:融资缺口模型第三节:应用:持续期缺口模型3学习指引主要内容: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品种与程序;贷款定价的原理、影响因素、价格的构成与定价方法;贷款风险的种类、成因、识别与防范;贷款风险的控制;企业贷款业务管理。学习重点:理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了解融资缺口模型;理解持续期缺口模型4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Asset/LiabilityManagement,ALM)在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总量、结构、成本、收益进行统一计划、管理和控制的全过程。5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因为当时银行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资金来源和结构式不可控的,因此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大,管理中特别强调优化资产以应对外部的流动性需求。三种主要理论6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Theory)背景借入资金多为周转用流动资金产业革命刚开始,占支配地位是工场手工业,大机器工业尚未形成;需要周转性的流动资金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央行,也没有最后贷款人角色的机构在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援助,这导致银行过度谨慎、保守。银行为保护自身流动性,会牺牲部分盈利。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7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Theory)商业贷款理论的内容贷款的前提贷款只能是以流通为目的(商业,而非生产,Why?)要求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和消费贷款逻辑如果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那么商业银行应当在分配资金时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8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Theory)意义第一次确定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些重要原则资金运用应当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银行应当保持高度的流动性,以确保经营的安全缺陷忽视了活期存款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导致银行资金过多集中在盈利性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如果活期存款的供给和需求是稳定的,那么实质上这部分资金就可以构成一个长期的资金,所以可以用来发放长期贷款款。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票据虽然是安全的资产,但在经济衰退时,票据违约是普遍的现象,所以即便是有真实票据也是不能完全保障贷款清偿的将银行资金限定在流动资金贷款上,业务局限,不利于银行发展和分散风险9资产转移理论(TheShiftabilityTheory)背景1918年,莫尔顿发表在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短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一战后西方国家为了迅速恢复经济,亟需大量资金国家开始大量发行公债,短期证券市场发展起来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信誉高、期限短、流动性强,是安全的资产逻辑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资产变现的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短期国债显然符合这一类的要求。10资产转移理论(TheShiftabilityTheory)意义也强调银行应当关注资金的性质而保持高流动性,但放宽了资金运用的范围:可持有可转换性资产丰富了银行的资产结构,扩大资产组合的内容。增加了对短期证券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短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不足过分强调通过持有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高盈利资产的运营:债券利率低!可转换资产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变现能力不能得到保证。一旦市场需求疲软,变现就变得非常困难11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背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二战后西方各国开始恢复经济。凯恩斯主义盛行,强调扩大公共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扩大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发展。这导致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加。金融机构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迫使银行拓展业务,调整资产结构,提供收益较高的中长期贷款。12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基本思想银行的流动性取决于贷款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简而言之,贷款是靠借款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偿还有保障,银行按照贷款期限进行合理组合,同样可保障银行流动性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13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意义为银行拓展盈利性新业务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或者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款来源有保证即可。推动了银行家对保持流动性的认识,可以更为灵活的进行资产配置促进了银企之间的合作。银行要估计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比如深入了解借款企业,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准确评估。银行由局外人转变为企业的重要监督角色。不足主观判断与实际结果会有偏差,给银行带来更大风险。14资产管理方法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资金分配法示意图建立目标函数选择模型变量确定约束条件求解线性模型线性规划法例题二战前二战后15资金分配法强调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也称期限对称法。流通速度资金分配短期借款16资金分配法评价优点使资产与负债在规模和结构上尽量保持一致,压缩了银行流动准备金平均数额扩大了银行盈利资产的规模,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缺陷将存款周转率作为标准分配资金不完全符合实际,因为活期存款中也存在长期稳定的部分,可以用于高收益的长期资产将贷款视为完全不流动的资产,高估了银行流动供给的风险,实际上银行到期贷款会提供一部分收入补充流动性。强调资金来源与运用各自独立,不符合实际:负债和资产不一定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机制僵化,未考虑存款和贷款的变化。17线性规划法逻辑在不同组合的资产负债数量和结构情况下,考虑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等要求,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使得银行的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复杂的数量管理方法需要计算机的辅助特点适用于大银行,小银行因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效果不好。18使用步骤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目标函数对应的变量。选择模型的变量,以目标函数对应的变量为中心,分析影响相关的影响变量,并将其作为决策的变量和预测变量决策变量:可控的一些资产负债项目,如国库券、贷款等预测变量是环境变量,企业不能控制的,包括市场利率等。决策变量是银行可以控制的,比如同业拆借、国库券持有数量、贷款数量等。确定约束条件。比如资本金、流动性等。求解线性模型。19例题某银行有5000W资金,可用作贷款(X1)和短期证券(X2)贷款收益12%,证券8%,并要求证券与贷款比例至少25%,求最优X1、X2目标函数MaxZ=0.12X1+0.08X2约束条件:X1+X2=5000w总量约束X2=0.25X1流动性约束X1=0,X2=0非负约束20线性规划法图示45010002000300040005000AB10002000300040005000OZZ*可行的贷款与证券组合区域DE利润最大化贷款X1证券X221第二节银行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mentTheory)兴起于20世纪的5/60年代与具体负债业务管理不同基本内容:银行资产按既定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背景二战后世纪经济复苏,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各国吸收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加强金融管制,其中包括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这就限制银行获取资金的能力60年代以后,在通胀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上升,脱媒现象开始出现,对银行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金融创新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1961年花旗银行首创了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s,使得银行家们意识到,如果可以在市场购买到所需资金,那么就可以摆脱被动负债管理的方式。22美国存款利率管制--Q条款什么Q条款美联储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对管制条款进行排序,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条款正好是第Q条。由1935年《银行法》规定。1966年扩大到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等。内容:银行对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息规定有上限目的限制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导致银行成本增加,进而迫使银行过度冒险。这被认为是美国30年银行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23利率管制的弊Q条款对美国30年代恢复金融秩序,对40、50年代美国政府低成本的筹措战争借款以及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0年代后期,弊端开始显现出来。阻止了富有进取心、善于经营管理的银行向存款者提供比其他银行更有吸引力的利率来扩展经营规模。脱媒大量出现,导致经营机构经营困难,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如在1966年、1969年、1974年一1975年、1979年一1980年银根紧缩、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由于Q项规则导致利率上限的滞后调整,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向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盈利状况恶化。24Q项规则规定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限制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就规定了银行的放款能力。当资金需求旺盛时。信用供应不足必成问题。如人们普遍认为:1966年之后的几次信用危机便由此而生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受阻因为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受阻,银行资金流失严重。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他们不得不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来逃避管制、扩大资金来源。虽然缓解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紧张状况,但却削弱了联储货币政策的效力,如货币供应量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这对于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金融体系运行的美国货币当局来说。其灾难性后果可想而知。25Q条款的取消到1979年一1980年时,美国银行系统的形势已极为迫切。(1)史无前例的市场高利率;(2)近20%高通贷膨胀率;(3)存款机构存款锐减,货币市场资金急增;(4)一些大银行经营困难;(5)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1980年,国会通过《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计划到1986年3月31日前,分阶段取消Q项条例对于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利率限制。26负债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向外举债。主张商业银行将管理重点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目标。银行在遇到突然提存时,资产管理下主要依赖二级准备,但在负债管理下,银行主要依赖购买资金负债管理理论的特点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重点。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27负债管理理论的意义对流动性的管理由被动转向主动,银行应当放弃“负债决定资产”理念,接受“资产决定负债”的新理念降低了流动性资产的储备水平,扩大了信贷规模,提高了资产的收益能力。增强了商业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的竞争力。28负债管理理论的局限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由于负债管理强调从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流动性,因此对货币市场供求状况和外部不可测因素比较敏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仅借入资金可能要支出较高的利息,频繁的借入资金交易也使得银行成本增加。过度依赖于负债资金,忽略了自有资金的投入,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负债资金成本一旦提高,银行为维持利润,必将更为冒险。29三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背景利率与经营活动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金融创新的浪潮,80年代各国纷纷放松利率管制,金融活动进一步自由化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价更为完善,银行也能够主动和灵活的配置资产和获取资金。银行面临更多的利率风险在利率波动情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