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探究篇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中共十九大,“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热点新闻】热点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热点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中国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减贫人数的四分之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举措,确保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知识整合】•线索一党的创建与民主革命建设(1921~1949年)•1.党的建立与民主革命的探索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党的建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创建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北伐战争1926~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探寻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建立: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开始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转折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战略转移长征胜利(1)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2)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2.合作抗日高瞻远瞩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之间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精诚合作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主动出击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争取光明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争取和平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但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部署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线索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建设•1.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取得巨大成就,使我国开始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党和政府领导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家和人民出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乱局面。“文革”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改革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改革开放对外开放从1980年开始,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线索三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类别内容道路创新(1)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1)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类别内容制度创新(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类别内容科技创新(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2)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3)“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4)成功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外交创新(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拓展提升】•1.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历程的启示。•(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2)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3)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3.举例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1)随着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2)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为促成联合抗日的局面,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积极开辟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毛泽东赴重庆谈判。•(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