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参考文献《诺基亚战略成本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面给大家展示了诺基亚公司在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几个情景,这些情景将为我们描述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典型的做法和策略,从中可以领悟成本管理与战略紧密结合后,企业所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策略一:产业链集群降低物流成本情景一:200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为星网工业园(诺基亚工业园区)划出了15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费使用。而这150万平方米中诺基亚公司占地只有10万平米,其他的面积,全部分给了将要与诺基亚一同搬家到星网的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远道而来的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有身处国内的合资公司和本土企业,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初次进入中国。到2001年,工业园基本就绪,初具规模的星网工业园当年的销售额就到超过了300亿。至此,历时两年,经过艰苦谈判和沟通,一个现代集群产业链结构完成了。诺基亚公司此举是为提高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总体成本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调整,调整的主旨是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个固定成本耗资庞大的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园中,诺基亚真的获益了吗?过去,诺基亚安排生产工厂进货间隔是6个小时,但是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比如:从机场运货到公司的汽车半路抛锚,或者飞机晚点没有即时清关出港等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问题。为了减少断货的情况发生,诺基亚专门在工厂内部开辟出3000平米的临时周转库,造成成本的上升。工业园建成后,送货时间缩短为每两小时一次,而极少出现断货的情况。所有主要物料基本上都在工业园内用电平车运送,临时周转库也立刻失去了作用,成本极大的节省。工业园内设置了统一的第三方物流中心,所有供应商使用统一的计划协调信息平台,并且与海关联网监管,效率之高,成本之低是前所未有的。在没有建立工业园时,尽管仓储成本、沟通协调成本和运输保险成本已经降低到同行最低,但仍然无法与现在的情况相比。虽然在工业园的建立过程中一次性投入了很多固定成本,但是,这些固定成本在几十年的摊销过程中,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相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点评:物流成本的降低已经在竞争中做到了极至,但是产业链集群的战略调整,使得我们重新认识了其中的成本空间。战略与成本的相互配合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点正印证了当今最流行的观点: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是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因为它不仅仅降低了运营成本,对最终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和大规模定制的可能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策略二:利用地域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成本情景二:诺基亚公司最近对在国内的手机生产计划安排进行了重新调整,改变原来同一系列手机在东莞工厂生产一款,在北京工厂生产一款的做法;改为在东莞大量生产低档机,而在北京适量生产高档机,产量和品种计划与其他资源相应进行调整。这一改变的决策基础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其中,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项支出,必须慎重对待。在北京,公司已经给出了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降低成本的空间非常小,为了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公司不能把工资待遇降低到同行业之下;而东莞的人工成本比北京低很多,缺点是流动性大,而且,相比北京的工人,技能低并且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诺基亚根据自己生产的手机的特点,将高端手机放在北京生产,这些型号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调试技能;将简单功能手机放在东莞生产,这些型号的生产工艺简单、容易控制,需要大量生产以占领市场份额;这种安排既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同时降低了培训方面的费用,并且确保了品质。现在,北京的一些工厂到外地招工,在北京为他们租宿舍、提供伙食和相对很低的工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京地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但是,这种安排总体上的付出也不低,其实完全可以在战略层面进行配合来弥补。点评:人力资源水平和成本在各个地区的分布不平衡,导致了不同产业、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在各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成本构成,这一战略成本决策是导致成本高低的直接因素。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正在被全球的制造商看中,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的意图体现在各大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本土企业如果不能站在地图之上看问题,恐怕与跨国公司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国内的很多大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使战略成本策划成为指日可待的下一步。策略三:优化成本结构+强势品牌建设反击价格战情景三:2004年,手机市场进入恶性竞争时期,价格战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和现实状态:刚刚上市的摄像头手机隔月就会跳水200元左右,没用半年就降到了千元左右,行业内都知道这个价格是低于成本价的,卖的越多,亏损越多,而诺基亚公司即使在这时候,账面上依然有丰厚的利润,成为一支独秀,另业界惊讶,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诺基亚公司在固定成本方面投入很大,用最好的设备和仪器,用最先进的工具,投入巨大的研发和产品中试费用,这些费用都将在未来的产品毛利中摊销。投入大,当然摊销也大;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销售量来支撑,平均每台的摊销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研发和生产过程的高投入导致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产品的变动成本非常低,质量非常好。一台手机的材料用量和价格低到了业界难以想象的程度,低变动成本带来大量的边际贡献足以弥补固定投入,并且,高质量带来了极低返修成本,这就是战略成本选择。这个成本结构在正常市场竞争中表现并不明显,一旦竞争对手开始打价格战,诺基亚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了。它可以将价格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只要超过材料和加工成本就可以,每多卖一台,都可以分担前期的投入,当前期的投入分担完后,剩下的都是毛利;而竞争对手的产品结构中,前期投入少,导致材料成本和维修成本高,稍微一降价,就进入亏损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每多卖一台,公司都要亏损若干。所以,同样降价卖,底气和结果完全不同。比如:诺基亚一台手机的材料成本500元,固定费用分摊300元,而竞争对手的某一款手机材料成本800元,固定费用分摊50元,当销售价格在900元时,两种成本策略的优劣并不明显,但是当销售价格在700元时,诺基亚的手机依然可以大量销售,对手的手机就必须停止生产。这个成本结构优势还需要有诺基亚强大的品牌优势保驾,诺基亚长期的品牌建设投入使得在降价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诺基亚的市场份额的迅速上升,额外增加的销售量带来的边际贡献就成了利润,这也是很多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上面仅仅是一个假设,事实上,诺基亚并没有在价格战中“跟风”降价,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量在市场中依然“我行我素”,而且更加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这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结构带来的每多销售一台手机,成本都可以进一步下降几个百分比的效果,的确令对手望而生畏。点评:价格战是市场成熟期过后,过渡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战略成本策划安排将使企业在未来的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大投入必须有大产出,大量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如何消化?市场在哪里?是否一定要跨国经营?如果仅仅配置一个成本结构而不与战略配合,就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问题了,而是会把把企业带入无底的深渊。策略四:战略资源控制降低成本情景四:2004年年初,因为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一股脑地推出了若干款带摄像头的手机,一时间,工业品供应市场上,摄像头的价格被炒到了正常价格的2倍,很多手机生产企业甚至因此而停产或者减少计划,国产手机“老大”波导就是受害者之一。而诺基亚公司在这个抢购风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它对供应商的价格控制能力究竟来自哪里呢?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采购量的大小,诺基亚公司2005年给其供应商下的订单是2亿部手机的零部件;国内的手机产量总和翻几翻恐怕也难以匹敌,并为后来进入的竞争者设置了不小的壁垒。这种垄断优势来源于其全球战略。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如果不能在差异化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退出市场,因为品牌和成本优势完全掌握在诺基亚的手中。当摩托罗拉宣布大量推出低端手机以占领市场份额时,诺基亚已经要求TI公司为其设计单一模块平台,使得简单功能手机可以用不到30美金买到;但是,诺基亚公司并不急于推出并参与低端手机的竞争,目的还是获取最大利润。因为低端手机除了获得市场份额,并不能带给公司更大的利益。这正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不追求低成本,而追求高利润。不过,诺基亚开发低端芯片的举措意在密切注视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潜在威胁,保持随时介入的可能。点评:采购价格是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使得不同的企业取得了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成本,而诺基亚公司通过战略配合所达到的影响和控制供应商的能力足以将成本控制到竞争对手无法想像的程度。但是如何有意识的构建这种“大鳄”力量却是必须与战略紧密配合的。很多企业,即使具有了高额的采购量,却常常因为与战略脱节,并不能形成集中优势。比如:不同型号的产品使用完全不同设计,同一种零件要到很多厂家购买。这种情况下,再大的产量恐怕也提不起供应商的兴趣来。单纯的成本管理如果不与战略相结合,企业永远走不到业界领导者的位置。策略五:售后服务成本控制在售前情景五:2002年年底,北京诺基亚运营财务总监向总部打报告,通过详细的分析,阐明预提的产品保修费用过高,希望降低保修费用的提取比例,从而提高利润指标。这个问题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不要求提高费用已经很好了,难道预提的保修费用还用不完吗?原来,诺基亚公司在全球的手机售后服务都预提保修费,因其全球质量一样,所以预提的比例也相同,可是这个很低的比例在国内却用不完。诺基亚公司经过分析,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尚不成熟,很多需要的服务没有提出来,所以,为了提高和宣传诺基亚的服务水平,这个比例不能变,而且要使用掉。由此,这些额外的投入使得诺基亚公司在通过服务赢得消费者方面又棋高一筹,令竞争者望洋兴叹。为什么在其他公司保修费不够的情况下诺基亚却有节余?这是来自于诺基亚设计阶段的严格把关和制造阶段严格质量控制上的巨大投入。仅北京工厂用于质量控制方面的软件费用投入就有几百万,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建立在诺基亚公司生产制造部门,所有的供应商都与其联网,安装使用质量控制系统。诺基亚生产线上筛选出来的不合格料件将立刻反映在这个料件的供应商的信息系统里面。供应商需要马上检查其质量控制系统,查询此批料件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这些措施保证了质量的迅速改进。因此,虽然前期质量管理投入巨大,但是获得的不仅仅是售后的低成本,而且赢得了消费者以及诺基亚手机“耐用”的口碑,进而造就了强大的品牌。点评:售后服务的成本是最难控制和归责的成本,诺基亚公司通过战略层面的配合,保持了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支付了最少的费用。售后服务成本的降低,根本不是来自于减少服务网点,也不是来自于使用低价零件和削减人工。其效果源自于战略层面对不同环节成本与资源投入的取舍。售后服务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黑洞,其原因在于,售后服务成本发生在在销售之后,很少有企业重视这个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控制责任并不完全掌握在售后服务部门手里。还有企业在压缩售后服务成本吗?是该大规模投入的时候了——为了成本的降低。策略六:营销体系随需应变情景六:2004年,就在手机市场陷入混乱竞争状态不久,分销商因为风险高、利润薄,纷纷退出手机代理行业,生产厂商面临渠道危机,“降低成本”已是奢谈。由于诺基亚早已经意识到了渠道中蕴含的风险变量,从2004年年初就开始采取措施,改变原来的分销管理体系,由省级代理改为区域营销平台制度,通过区域营销平台直接下货到地包商和零售店里面。在新的体系里面,区域营销平台起到资金平台和分货渠道两个作用,在协助诺基亚完成对整个营销环节的管理职能后,将获得几乎无风险的回报。这使得诺基亚在提高了自己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稳定了区域和零售店的渠道体系,在其他厂商因寻找新的渠道解决方案而耗费公司资源的时候,诺基亚公司已经开始营销加速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此举使得该公司市场份额从此一路攀升。而竞争者此时正忙于控制区域的营销费用,降低广告与宣传费用,撤销部分二三级城市的办事处,甚至从新房子搬入老房子,意在降低成本,以弥补销售惨淡的不足。虽然所有这些活动都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却没能达到提高公司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利润的下降早已超过了成本的节约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