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革命老区参观后感悟范例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寻找红色记忆,鼓励党员干部铭记历史,感恩奋进,永远以革命的姿态和勇气奋进。以下是网友整理上传的《革命老区视察后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参观完革命老区,我体会到了范文[我]清明期间,我们滦阳“筑梦之队”开展了访革命老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深。四月三号下午放假后,我们组来到了xx县的一革命老区————xx村,这革命老区是我们组员xx的家乡,由于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我们就在xx家先住下了。第二天,在xx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和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访了当地的几户人家,听了当地老人讲述了抗战时感动事迹。老人说,当时万国来一家人为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像筹措经费,购置枪、弹等,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拿出卖地和做生意的140元钱买了“洋炮”10支,连同各方面购置的枪支,共26支,他还动员妻子和3个女儿用自家的布连夜制了红旗、袖标,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做了准备。当然,这只是其中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先进的事迹和人物,我就不一一说了。通过李妍的带领,老人的讲述,我们寻找了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到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及当地百姓对祖国的热爱,到现在还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如今的这还是和当时一样的平凡,这里的居民也和当时一样的朴实、善良。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参观了如今的革命老区,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凭山远眺,四周都是蜿蜒小山,想象过去,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和像万国来一样的先进党员的不惧风险的面容,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种满了栗树,让后人领略到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百姓热爱祖国的情怀。红色革命,是人生的大课堂,参观革命老区,聆听了革命故事,我的心灵又怎么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么能不得到升华!革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它永远是我们努力奋斗、富国富民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通过这次走访,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增长了我对共产党的认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作为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富强。赴革命老区参观后感悟范文【二】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三日行活动。从瑞金、兴国,到井冈山,踏上革命红土地,我们安远县第三期干部离岗考察培训班40名学员在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领导的带领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在历时3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xxx坪、xx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沙洲坝“红井”,兴国的将军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xx、毛泽东旧居等地。红都xx。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家乡xxx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故有“红色故都”之称。在红色故都xx坪xx村,有一栋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将军县兴国。来到兴国将军馆,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x苏区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革命摇篮井冈山。来到井冈山,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寻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斗争足迹,品尝“红米饭、南瓜汤”,切身感受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而折服,为井冈英烈气吞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震撼。我站在黄洋界哨口,惊叹黄洋界的奇景如此壮光。凭山远眺,四周高山峡谷,蜿蜒起伏,险峻雄伟,一条深长的大峡谷隐隐约约在雾气中穿越黄洋界的山脊直到远方。松杉和秀竹布满山岗,层林尽染,让我浮想联翩。想象过去,这里盗匪出没,兵家争夺,还有我们的红军几经风风雨雨,在这崇山峻岭中出没、战斗,使我心情异常激动,望着那些羊肠小道,仿佛看到毛主席带领一队队红军队伍肩挑粮食,迈着稳健的步子,飞奔在小路上,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战士,面对数十倍敌人的疯狂进攻,毫无惧色,沉着应战,以自己的热血和躯体,捍卫了革命根据地,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开满了红杜鹃,让后人领略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赴革命老区参观后感悟范文【三】4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x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x一带,看来古人对x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x,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那个时候也许还不是很懂何谓崇拜,长大了,开始四处游走求学,周的形象慢慢在我的映像中变的丰神俊朗。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周的声名依然犹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怀着儿时的愿想和对一代伟人的追思,深秋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周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周恩来纪念馆位于x城北桃花垠。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着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x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x中南x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x中南x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xx诗碑、xx林、xx路、xx路、xx亭、xx亭、xx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x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x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50万人次,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x省文明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x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大巴缓停在纪念馆门前广场,入眼就是邓小平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提的一行镏金大字,大门简约而庄重,将简朴厚重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沿一条笔直的白色甬道进入馆内,一汪湖水呈半环围绕纪念馆,随行的第一座纪念馆为主馆,沿主馆一线排开还有几个辅馆。拾阶而上,进入主馆,大厅是一尊雕像,站在雕像下目光穿过大门,蓝天碧湖与整个纪念馆融为一体,这一切显得恬静、肃穆而又庄严。第二座纪念馆内是按照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穿过第二座纪念馆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全身雕像,汉白玉雕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很多大政方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构想都由这双眼睛输变成每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念。还有那身x装,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就是这样一身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转过雕像登上办公之处西华庭,虽是仿建,但是一切摆设和环境都很逼真。留恋于西华庭前,我更加向往x,更加想望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伟人一起出生入死,夫复何求?归来之际天已向晚,一路,身在车上,心却留在了故地。随思绪飘零,突然觉得以前对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更加努力地去对进行新的内心确信。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诸葛亮治蜀二十七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一千五百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后人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周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书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供给一家人的生活,馀再无积蓄。这些故事常为史家、平民称不绝口。若何?他没有子祠,当然也没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没有遗产,留给家属的只是几件补丁衣服聊作纪念;他没有祠堂,没有坟墓,连骨灰都不知散落何处。他不立言,无以《出师表》以传世。他越是如此一无所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深夜,我再次想起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