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难点释疑目标导航首页末页历史图片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解题技巧过关训练目标导航首页末页课程标准考纲要求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的重要性。(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2.爆发时间、地点:1927年月日、南昌3.领导人:、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知识要点首页末页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81周恩来4.结果: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5.意义:打响了的第一枪。知识要点首页末页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召开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2)内容:通过了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论断:毛泽东提出了“”的著名论断。知识要点首页末页土地革命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2.秋收起义:(1)爆发时间、地点:1927年9月、湘赣边界(2)结果:起义军严重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进军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的绝对领导。(3)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知识要点首页末页党对军队井冈山3.井冈山会师:(1)时间、地点:1928年4月、井冈山(2)会师队伍:、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率领的工农革命军(3)改编红军: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4.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转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知识要点首页末页朱德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军队城市农村三、工农武装割据1.创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发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的建党建军原则。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3.高潮:1931年冬,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知识要点首页末页游击战争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1927年9月提出的,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难点释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难点释疑贺龙历史图片首页末页《井冈山会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历史图片首页末页江西井冈山★(2017包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解题技巧首页末页C正确答案: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题中毛泽东的认识,“革命道路”“重心转向农村”“发展壮大自己”等关键词,可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由此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此题选C。解题技巧首页末页一、单项选择题1.(2017临沂)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这一节日的确定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2.(2017西宁)90年前的某一天,在中国某地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也是()A.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B.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C.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序曲D.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序幕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3.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A.领导南昌起义B.指挥北伐战争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D.带领八路军抗日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4.右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B.会议确定了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D.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5.(2017安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反抗包括()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北伐战争④战略大决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6.(2017宿迁)“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共产党诞生地B.南昌起义爆发地C.长征胜利会师所在地D.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7.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率领部队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并共同建设革命根据地,当红色“山大王”的是()A.贺龙B.叶挺C.周恩来D.朱德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8.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9.(2017盐城)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10.(2017怀化)“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红四方面军C.新四军D.八路军11.(2017河北)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和平民主建国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B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主要是因为这条“道路”()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B.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C.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D.适合中国国情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13.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4.(2017黄石)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召开遵义会议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15.(2017海南)2017年,“三个90周年系列发布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拉开了新一轮追寻红色记忆活动的序幕。“三个90周年”的历史事件包括()①南昌起义②辛亥革命③秋收起义④井冈山根据地创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土地分配的标准,……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过关训练首页末页材料二“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过关训练首页末页(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转战井冈山地区的?(2)“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说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过关训练工农革命军遭到敌人的阻击,损失严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过关训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即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是毫无疑义地不远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拓展阅读首页末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