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战略规划2第一节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一、战略规划的含义亨利·明茨伯格:战略规划是一个以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成、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3二、战略规划的内涵1、战略规划是对当前决策的预测战略规划的实质:对未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辨析,结合自身优势和劣势为组织制定当前的决策提供基础,从而使组织能在将来抓住机会。42、战略规划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略规划不仅是一整套构思详细的计划,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对规划进行思考并不断地修订计划。53、战略规划的依据战略规划依据的假设是:对环境发展趋势和变化均需预测和了解,环境变化的主动权在组织。64、战略规划是个循环的过程战略规划是“决策——执行——衡量”的循环。战略规划是过程不是事件的线性结果,该过程是反复的、循环的,过程的所有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7三、战略规划的三种模式1、私人部门战略管理过程的两种模式●哈佛模式由哈佛商学院的一批案例研究教师所发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商企业界,因此战略管理的最初模式也被称为哈佛模式。89上述分析称为SWOT分析上述模式中,战略的制定取决于对环境中的威胁和机会,组织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找到环境中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所具有的特色竞争力从而形成战略的备选方案。10机会-O机会-O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12n…………………………………………优势-S优势-S弱势-W弱势-W威胁-T威胁-T优势项目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弱势项目利用机会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克服弱势减少弱势回避威胁减少弱势回避威胁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SOWOWOSTSTWTWTSWOT矩阵是制订战略的匹配阶段的分析工具。这个矩阵是在内部、外部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判断结果将内部优势与弱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分别列出,由内部与外部的两种状态以及相互匹配关系,形成了左列四种不同的组合。SWOT矩阵是制订战略的匹配阶段的分析工具。这个矩阵是在内部、外部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判断结果将内部优势与弱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分别列出,由内部与外部的两种状态以及相互匹配关系,形成了左列四种不同的组合。优势-弱势-机会-威胁矩阵(SWOT)11劣势优势机会威胁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增长型战略多种经营战略组织要利用机会,依托优势,克服劣势,遏制威胁,从而引出战略备选方案。12●格莱斯特的战略管理过程模式(三个基本环节)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13142、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过程模式(纳特-巴可夫模式)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存在着诸多不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者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有自己部门独特的战略管理过程模式。美国学者保罗·C·纳特和罗伯·W·巴可夫做了尝试。1516四、战略规划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作用1、有利于管理者应对目前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2、应对组织外部越来越不确定的和相互联系的环境3、寻求实施上级命令和完成使命的方法4、构建公共部门必须解释的战略议题17第二节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战略分析1、历史分析:组织的历史背景(确定组织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公共组织背景的理解,才能确定组织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182、现实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面临的环境(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19(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环境的特征●复杂性与多样性●差异性●变化性●互动性20(3)环境的类型外部环境(主要制约战略管理的运行方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等。内部环境(侧重于影响战略管理的运行过程本身)人际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口素质、部门间的关系、部门与社区的公共关系状况等。内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21(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A、自然环境(前提和基础,决定目标的确定和执行方案的选择)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B、社会环境(影响最广泛)总的社会状况(社会人口、职业、伦理规范等的总和)。22C、政治环境政治制度、结构、关系、法治状态和政治权力等。政治环境的影响:●决定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政治性质●决定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决定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合法化程度23D、经济环境总的经济状态(经济制度、结构、实力和发展水平等)。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条件●影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经济目标和方向24E、文化环境(重要制约因素)历史背景、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科学技术、教育水平、人文关系。社会整体文化环境、公共管理文化、政治文化文化环境的影响:●决定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智力条件●决定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规定着战略管理主体的实施手段和工具25F、国际环境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秩序和格局。当代国际环境的主要趋势:和平和发展、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国际环境的影响:●影响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选择●影响着公共部门战略的目标选择●影响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途径选择26(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部环境A、组织结构(影响信息传达和管理的效率)有效的结构体系,能使战略得到正确执行,且有效率。27B、组织文化(影响组织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组织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的作用:●目标导向作用●团结凝聚作用●激励振奋作用●约束教育作用●适应和辐射作用28C、资源条件(确定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组织系统和技术能力293、SWOT分析SWOT分析的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规避风险。30福建省港口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31(一)优势:1、资源优势(港口资源丰富,天然良港众多)(1)可利用建港的海岸线长47.1kM,其中深水岸线长26.3kM。建2万—3万T级深水码头岸线近40km,为全国之最(三都澳水深大于-10m的就有173km2,是北仑港的26倍、鹿特丹港的8倍。(2)众多港湾口小腹大、港阔水深、不淤不冻,是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湄洲湾曾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3)大量岸线资源尚未开发,港口发展潜力大、后劲足。(4)在全国沿海港口分布中,可供30万t以上船舶自由进出港作业的港口,也仅有舟山、湛江和宁德港。对比全国深水港口资源紧缺的状况,优势更为突出。322、区位和交通优势(1)福建位于环太平洋亚太经济圈西岸的中部,地理位置特殊。(2)背靠大陆、东濒台湾海峡、南连珠三角、北接长三角,是我国南北海运的要冲和诸多国际黄金航线必经之路。南至广州、香港、新加坡,北到上海、神户、釜山等地均在数百海里范围内,构成了一个扇形的海运网络。(3)纵贯南北的沿海铁路、沈海、长深高速公路和横穿东西的向莆、赣龙厦、鹰厦铁路与大京九、浙赣线对接,厦成、泉南、福银高速公路并入国家网。具有辐射东南亚、连接两大洲、通达中西部的区位优势。33343、对台优势(福建的独特优势,也是最大优势)(1)福建与台湾地理相近、语言相通、风俗相同。(2)闽台间的地缘经济联系十分密切,2004年闽台经贸依存度已超过25%,两岸港口间的通航日益频繁。1997—2004年间,集装箱货运年均增幅超过25%。2004年全省对台贸易总额累计高达360.6亿美元,占祖国大陆的13.2%。对台货物吞吐量为1244.7万t,占全省港口国际航线货物吞吐量的25.04%;集装箱吞吐量为75.7万TEU,占全省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的28.39%;分别位居全省港口国际航线吞吐量的第2位。35(二)劣势1、港口规模偏小,码头结构性矛盾明显(1)港口布局不尽合理,港点多、规模小、分布散、深水泊位少。2004年全省总泊位376个,分布在26个港区71个作业区。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其中10万t级以上2个,占总泊位数的15.4%;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为落后,仅为上海的0.48、广东的0.34和浙江的0.81,不足形成规模效应。(2)码头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短缺。2004年全省码头总通过能力为10282万t,沿海港口货物实际吞吐量15835万t,港口建设适应度仅为0.65,远低于全国近1.0的水平。362、基础设施落后(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泊位、航道、装卸、堆场等配套落后(福州港最大泊位只有5万t级,厦门湾航道目前最大水深仅为-11.5m,只能停靠第三代以下的集装箱船舶)。(2)装卸效率低,如深圳港单机装卸效率为35次/h,而厦门港只有28次/h。373、集疏运系统不完善铁路等级低、运能小、直达港区线路少,全省直通铁路只有福州马尾作业区和厦门东渡港区;公路运输滞后,快速疏港通道尚未直达港区。港口与周边省份联系的出省快速通道少,腹地拓展受限。至2004年,铁路仅有鹰厦、梅坎、横南、赣龙4条进出省通道,通车里程1453.9km,高速公路仅有沈海、福银2条进出省通道,通车里程1043km,港口的辐射作用受到明显制约。384、功能配置不合理,岸线浪费较严重(1)企业专用码头多,公用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缺口大,综合功能弱。目前,以港口为依托而开发临海工业并形成产业带的港湾少(宁德、漳州等港几乎没有大型工业)。(2)多数港口仅限于装卸、运输功能,福州、厦门两大国家主要港口也还未融入现代商贸、增值服务等物流领域。(3)岸线资源浪费严重。港口后方的土地无序开发和破坏岸线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情况常期存在,港口发展陆域严重受限,如厦门港的东渡港区、后石港区、莆田港的东吴港区等,影响了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395、管理职能繁冗,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管理职能繁冗,政出多门。港口开发涉及安全、环保、海洋、土地、规划、经济、地震等多个部门,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协调难度大。口岸环境差、效率低,船舶报关、待检时间长、费用高。港口的码头费、报关费均高于上海、大连等地。港口运营效率低,货物在港滞留时间长、转运速度慢。港口的EDI系统仅限于内部使用,尚未与口岸其他单位联网。港口管理信息化水平与世界港口信息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40(三)机遇1、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并载入了中央文件。2004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交通部、铁道部也先后分别同福建省政府达成了部省共建海峡西岸快速运输通道的协议。此外,福建省也十分重视自身港口的发展,在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以港口为依托,‘东出西进、南联北接’,建设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3]。这都为福建港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412、产业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打造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海峡西岸制造业核心基地,形成临海产业带,着力发展汽车、造船、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产业。而福建自身能源相对缺乏,2004年一次能源自给率仅为40.3%。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外国内资源的两个市场,这就要求发挥沿海深水港口的资源优势和海上运输对外交往最便捷的大通道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石油、煤炭、铁矿石等重化工原料,从而促进临海产业的形成。423、外部环境机遇福建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目前,已拥有国家一类开放海港口岸8个,依托港口发展优势,已经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2004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高达475.4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4.6%。2000—2004年间全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均递增率达19.01%。此外,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趋势的发展,对外经贸将出现新的高潮。434、腹地拓展机遇根据港口腹地理论,港口腹地有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之分,包括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形成以沿海城市带为脊梁,以闽江口、厦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