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复习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化学性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3.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不触、不闻、不尝节约原则用剩药品处理原则:不放回、不丢、不拿(2)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立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悬、垂胶头滴管③液体的量取: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④物质的加热: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与桌面约成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⑤检查气密性:用手紧握容器的外壁,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说明装置不漏气。⑥仪器的洗涤: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也不。凹液面的最低处1/345°自己或别人有气泡冒出聚成水滴成股流下易错易混点一: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误以为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发出耀眼的强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条迅速变短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正确答案:D常见错解:A或B误区分析: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通电时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易错易混点二:描述实验现象时,用词不准确,“烟”与“雾”“光”和“火焰”区分不开;用结论代替现象等2.下列选项中,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熄灭后有白雾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正确答案:A常见错解:C误区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最明亮,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选A;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雾是液态,故B错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可看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不是白烟,故D错误。易错易混点三:变化和性质容易混淆,如毒性是化学性质误认为是物理性质3.下列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①导电性②挥发性③可燃性④溶解性⑤毒性⑥氧化性⑦硬度A.仅①③⑤⑥B.仅①②④⑦C.仅③⑤⑥D.仅③⑥正确答案:C常见错解:D误区分析:①导电性、②挥发性、④溶解性、⑦硬度、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③可燃性、⑤毒性、⑥氧化性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类型一:物质的变化1.(2017安徽)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2.(2016枣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矿石冶炼成铁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C.粮食酿成白酒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D3.(2016长沙)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类型二:物质的性质4.(2016上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DC5.(2016伊春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金属用作导线D.用煤作燃料6.(2017龙东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B.镁粉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除铁锈D.汽油作燃料DA类型三:实验基本操作7.(2016沈阳)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8.(2016无锡)下列是今年无锡市实验操作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中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