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误差第二章声现象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3×108m/s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B3.如图Z2-3-1所示是用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C.电流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B4.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v声=346m/s),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约为()A.1.7mB.1.73kmC.1.66kmD.17km5.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该点距离相等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BC6.有一根长约10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一名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次声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空气=340m/s,v铁=5200m/s)声音通过铁、水和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间隔小于0.1s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呢?人长两只耳朵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声源的位置.声音从声源处传到我们耳朵时,并不是同时到达我们两只耳朵的.若声源在人的左边,声音就会先到达左耳,再到达右耳,所以两只耳朵收到声音的先后、强弱都不会完全相同,靠这种差别我们就能确定声源的位置了,这叫双耳效应.小明等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当小明被蒙上眼睛时,另一个同学在他的正前方拍手,他却指向正后方,另外的同学被蒙上眼睛时,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他们的两只耳朵都没有被堵住,难道这说明双耳效应是错误的吗?小明与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小明在互联网上查阅鸟类资料的时候找到一张猫头鹰的头骨图片,如图Z2-3-2所示.细心的他发现猫头鹰的两只耳朵不是和人一样对称地长在头的两侧,而是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耳朵低!小明思考后终于知道了为什么猫头鹰高居在树上却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低处某种声音位置的原因了.(1)“所以两只耳朵收到声音的先后、强弱都不会完全相同”,其中的“强弱”特指声音的________.双耳效应是利用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________不相同来确定声源的位置.(2)高居在树上的猫头鹰,若它的正前方有只小老鼠在活动,猫头鹰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明那样的错误.请你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猫头鹰的两只耳朵不对称,正前方老鼠活动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耳朵的时刻也有先后,响度也不相同,猫头鹰可以凭借这种差异确定老鼠的位置响度时间不会8.“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Z2-3-3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_____与_____的关系.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2)如图Z2-3-3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控制变量法快高振动频率9.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经过研究,得到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为v1=v0+α(t-t0),其中:v1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1)根据以上资料和下表可知,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酒精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_____.增大减小(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3)如图Z2-3-4所示,是甘油、水和水银中的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其中______表示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规律.b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