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9课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考点1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指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对该物质(或离子)进行确认,其对象一般是________种物质或________种离子。2.鉴别:指根据各种物质在性质上的不同及反应现象的不同对几种物质进行区分,其对象一般是________种物质。在试剂的选择上有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其他试剂之分。一一多3.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物质或离子检验方法现象O2(1)伸入带火星的木条(2)伸入燃着的木条(1)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2)木条____________H2点燃,在火焰上分别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石灰水____________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CO点燃,在火焰上分别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烧杯壁上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H+(1)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加入较活泼的金属(3)用pH试纸检测(1)紫色溶液变________(2)产生________(3)pH_________7复燃燃烧更旺淡蓝水珠不浑浊变浑浊蓝无水珠变浑浊红气泡<(续表)OH-(1)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滴加无色酚酞溶液(3)用pH试纸检测(1)紫色溶液变________(2)无色溶液变________(3)pH__________7Cl-向其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____________且不溶于稀硝酸SO42-向其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____________且不溶于稀硝酸CO32-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盐酸时产生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NH4+加入熟石灰(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钠并加热)产生刺鼻的氨臭味①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要先取样再实验。②在方法上,要简单易行且现象明显。蓝红>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气泡变浑浊考点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区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一一分开且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分离前后各物质的状态等不发生变化。物质的提纯(即除杂)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的过程。2.原则(1)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3)杂质便于分离。(4)优选物理方法。3.方法(1)物理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举例过滤结晶可溶性固体物质与难溶性固体物质的分离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除去食盐中泥沙蒸发结晶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与溶剂分离海水晒盐降温结晶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与溶剂分离从硝酸钾和少量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2)化学方法①沉淀法:加入一种或几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钡,可加入适量硫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②气化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而除去。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③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所提纯物质。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④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⑤置换法:利用置换原理除去杂质。如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锌粉,可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得到纯净干燥的铜粉。⑥中和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除去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类型1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例1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D.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B[方法点拨]检验和鉴别一般是根据被检验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对物质进行确认或区别,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解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例2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物质区分开的是()选项待鉴别物质鉴别方法A软水、硬水分别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B棉纤维、羊毛纤维分别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C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氯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方法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C[解析]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类型2物质的分离例3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A.水、AgNO3溶液、稀硝酸B.水、NaOH溶液、稀盐酸C.水、KOH溶液、稀盐酸D.水、KOH溶液、稀硫酸C[解析]BaSO4难溶于水,KCl、MgCl2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固体BaSO4;然后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氯化钾溶液蒸发结晶,得到KCl固体;最后向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得到MgCl2固体。类型3物质的提纯例4下列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实验操作AMnO2(KClO3)水溶解、过滤BCO2(CO)O2点燃CKCl(KOH)稀H2SO4蒸发结晶D铁粉(炭粉)稀HCl过滤A[解析]KClO3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再过滤;少量的一氧化碳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不能被点燃;KOH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水和K2SO4,引入了新的杂质;铁粉和稀HCl反应,违背了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例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方法点拨]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主体物质质量的方法,即“一举两得”。D[解析]MgCl2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氯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1.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从标签残余部分只能看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老师告诉他这瓶无色溶液是氯化钠、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1)该同学根据上述信息立即确定该溶液不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取少量此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因此他确定此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合理即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碳酸钠1.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从标签残余部分只能看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老师告诉他这瓶无色溶液是氯化钠、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1)该同学根据上述信息立即确定该溶液不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取少量此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因此他确定此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