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结晶1.称为结晶。2.常见的结晶方法有两种:(1),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2),也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蒸发结晶氯化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硝酸钾【例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解析: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A中没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说明10g水中能多溶解的甲多于乙,故B正确;如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量一定改变,故C错误;根据甲、乙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确定甲中混有乙时应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答案:B【重点难点提示】1.蒸发结晶:将含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如海水晒盐得到食盐。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易错易混警示】1.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KNO3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2.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得到NaCl晶体,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3.恒温蒸发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由于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A.硝酸钾溶液B.食盐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铵溶液2.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剂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BC3.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解度4.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向b溶液中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C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6.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食盐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海水发生分解CC7.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法B.降温结晶法C.过滤法(1)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用再用。(2)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提纯硝酸钾。(3)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提纯食盐。CABA8.如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B.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C.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小D.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D9.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C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可获得一条信息是(符合题意即可)。(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同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填序号)。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蒸发结晶增加溶质增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