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学案……………..…课堂导案……………..…23随堂训练……………..…4学习目标……………..…1课后练案……………..…5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学习重点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课前学案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时间:距今约(1)______年地点:(2)______流域,陕西西安半坡居民生产和生活状况农作物:主要种植(3)______工具:使用(4)______石器和弓箭等,处于新石器时代家畜:饲养猪和狗等生活用具:陶器,最具特色的是(5)_______,会纺织和制衣房屋:住(6)______________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6000半地穴式黄河粟磨制彩陶课前学案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时间:距今约(7)______年地点:(8)______流域,浙江余姚生产和生活状况农作物:主要种植(9)________工具:使用磨制石器,以骨耜最为典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家畜:饲养猪、狗和水牛生活用具:制造陶器、玉器,会纺织、织布,制作乐器,运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房屋:住(10)__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干栏式水稻7000长江课堂导案合作与探究探究: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用表格总结并比较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内容。1.阅读教材P6~P9,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比较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距今时间流域生产工具约7000年约6000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磨制石器;骨耜,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弓箭,新石器时代课堂导案主要农作物原始畜牧业养猪、狗和水牛养猪、狗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和玉器;纺纱织布、缝制衣服制造彩器;纺织、制衣住房样式生活状态水稻粟干栏式半地穴式定居;原始农耕生活定居;原始农耕生活课堂导案2.完成上表后,再找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异:河姆渡居民生活在南方,生活时间比半坡居民早,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生活在北方,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会制造彩器。同: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工具方面都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进入氏族。课堂导案3.思考探究,造成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由于我国南北纬度(地域条件)差异较大,南北方自然环境的不同。随堂训练知识点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2016·广东)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C随堂训练2.(2017·广东模拟)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半坡人的一天》,下面四项内容均摘自小明的作文,你能判断出他表述中错误的那项吗?()A.早晨,一部分半坡人走出半地穴式房屋准备狩猎B.另一部分人开始下地干活,种植粮食作物粟C.女人们在制作彩陶,并且在一些器物上刻画简单的符号D.少年们则去水井边用陶罐取水D随堂训练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3.(2018·苏州模拟)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B随堂训练4.(2017·东营)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随堂训练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流域,地点是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叫作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上,主要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如最典型的是鱼纹彩陶盆;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住在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的生活。随堂训练D【精例】(2016·娄底)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半坡居民的生活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细心观察图片可知是半坡居民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答案】D课后练案达标检测,学习提升1.(2017·怀化)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2.(2018·岳阳模拟)“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BB课后练案3.(2018·盐城模拟)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C课后练案4.(2018·聊城模拟)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D课后练案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D课后练案6.(2017·烟台模拟)记者2014年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山顶洞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C课后练案7.(2017·聊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B课后练案8.(2017·苏州模拟)探究历史遗迹是后人挖掘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我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原始人类的认识有()①建房造屋过定居生活②手工制作技术的进步③磨制石器使用于生产④原始农耕文明的出现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D课后练案9.(2017·广东)右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B课后练案10.(2017·海南)右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C课后练案11.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请回答:课后练案(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半坡原始居民。(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半坡人面鱼纹盆。课后练案(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粟。(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没有文字记载。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