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方案3材料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步步为赢知识先导“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一般是指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文中信息”,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见解、新知识;②对重要概念和新见解、新知识的阐释;③能集中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④含意深刻、比较难懂的句子。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在高考中考查的频率较高。经典题型精准剖析例(材料见高分方案2“经典题型精准剖析”)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是由于重力的存在,及由之构成并依赖其稳定性的原子的作用,我们才不会以涡漩的轨道被抛到太空去。B.小孩会不知轻重地问许多关于自然界莫名其妙的问题,父母和老师则会感到无可奈何,或者借助宗教来回答,也有人对此感到不舒服。C.《时间简史》是史蒂芬·霍金首次写给外行读者,让他们有趣浏览自己智力工作的书,内容涉及物理、天文、宇宙学和勇气的前沿。D.书中处处充满了上帝这个字眼,霍金企图理解上帝的精神,像爱因斯坦那样从宗教角度提出关于上帝在创生宇宙时有无选择性的问题。解析: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做题时,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中,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像爱因斯坦那样从宗教角度提出……问题”错误。因为霍金的《时间简史》是要“着手回答爱因斯坦著名的关于上帝在创生宇宙时有无选择性的问题”,认为“造物主无所事事”“或许是关于上帝不存在的书”。分分必争取之有道1.多角度入手,反复对照揣摩可以从选项语句的细微处入手,如作用突出的词语,如指示代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程度副词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筛选其所包含的信息;也可以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条件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分总)关系等。2.多误点思量,精准把握问题在模拟练习中,注意梳理和归纳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精准地把握选项与原文不匹配的问题。如张冠李戴(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对象、事件、特征等方面设置障碍,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属于乙的特征说成是甲的)、无中生有(原文中根本无此信息,命题者故意脱离原文意思植入其他相近信息)、偷换概念(命题者将原文的表述对象、适用范围、概念前后的修饰限制成分进行改换,造成错误)、信息残缺(命题者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全或不准确)、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来概括整体、全面的问题,选项中有“必须”“绝对”“一定”“肯定”“确定”“只要……就”等词语或意思时,我们就要注意选项是否和原文有出入,是否因犯了绝对化错误致使范围扩大或缩小)、推断不当(命题者根据原文信息,得出一个不恰当的结论,让你去推断辨别真伪)、关系不当(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倒置,条件关系、假设关系不当,或者强加某种关系等)。即学即用牛刀小试(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所选文段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解析:BA项,递进关系倒置,从原文可知,是先“推动”,后“孕育”。C项,属于张冠李戴,原文新文化运动提倡者“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并没有提到“‘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D项,无中生有,“最重要的意义”在文中没有根据。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解析:C文本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A、D两项只说了“发展”,缩小了范围;B项没有涉及语言变迁,概括不够全面。解析:相关信息集中在文章第二段。核心句是“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和“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可概括得出答案。3.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答案:①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②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