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MIS的战略规划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第二节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1973年,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初装(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1)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特点:⑴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⑵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3)预算投入增长比较缓慢;蔓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2)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特点:⑴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⑵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⑶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控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3)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特点:⑴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⑵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⑶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一般而言这一阶段发展较慢。集成(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4)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特点:⑴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⑵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数据管理(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特点:(1)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2)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3)系统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成熟(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6)成熟阶段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特点:(1)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2)IS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二、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MIS的战略规划应是组织战略规划的一部分。1.作用(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节省MIS投资;(2)明确MIS的任务;(3)指导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2.内容(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组织的现状;(3)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5)近期计划三、MIS战略规划的组织1.成立领导小组2.人员培训3.规定规划的进度四、制定战略规划步骤⑴确定规划的性质⑵收集相关信息⑶战略分析⑷定义约束条件⑸明确战略目标⑹提出总体结构⑺选择开发方案⑻确定实施进度⑼形成文档,并讨论、批准、生效第二节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一、关键成功因素法(CSF)1、定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取决于少数管理者的关键性成功因素。关键性成功因素是由行业、企业、管理者以及周围环境形成的。在关键性成功因素分析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面谈。2、步骤企业目标1、目标识别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3、举例国际一流大学教学成果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课程水平教学环境科研力量科研成果3、举例国际一流大学教学成果学术水平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程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力量更多科研成果......组织目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性能指标注意:(1)企业战略目标对关键因素确定的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缩短制造工期(2)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就必须再重新开发系统。1.保持成本优势2.保证质量稳定3.注重引进国外技术4.侧重销售管理5.注重售后服务保证客户满意度1.真正做到面向消费者2.面向市场的整体市场战略3.密切注意分销渠道的演变4.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现有网络的效率5.提供多元化服务6.保持和发展成本优势。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1、定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MIS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2、步骤识别组织的战略集①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②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③对于每类人员识别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①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目标②对应组织战略集的元素识别相应信息系统战略的约束③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约束提出信息系统战略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3、举例账户自动结算系统(MO1,C1)利益群体组织战略集信息系统战略P:公用事业Cu:顾客G:政府S:股东Cr:债权人E:雇员M:管理者组织目标战略属性组织战略MIS目标战略约束年增收入10%(S,Cr,M)复杂管理(S2,M)改进现金流(G,S,Cr)O1简化结账环节(O1,O2)改进结账速度(S2)账户自动结算系统(MO1,C1)作好模型(A1)增新产品(O1,O5)…(CU)………(O3,O4,O5)O3O2O4O5S3S2S1A1A3A2A4A5MO1D1C1MO2…MO3…MO4…MO5…C2…C3…C4…D2…D3…D4…D5…三、企业系统规划法(简称BSP)1.定义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2.作用(1)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3.BSP法的优点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4.BSP法的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MIS的总体结构(7)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8)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5.U/C矩阵法实现子系统划分的方法很多,“U/C矩阵法”是其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其步骤:⑴填入“数据类”;⑵填入“功能”;⑶标以“U”或“C”;⑷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顺序,重排各功能;⑸重排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⑹分组(如下图所示),结果不唯一。定义数据结构——U/C矩阵数据类过程客户订货产品工艺流程材料表成本零件规格材料库存成本库存职工销售区域财务计划计划设备负荷物资供应任务单列号Y经营计划UUUC1财务规划UUCC2资产规模U3产品预测CUU4产品设计开发UCUCCU5产品工艺UCCU6库存控制CCUU7调度UUUUC8生产能力计划UCU9材料需求UUUC10操作顺序CUUU11销售管理CUUUU12市场分析UUUC13订货服务UCUUU14发运UUUU15财务会计UUUUUU16成本会计UUUU17用人计划C18业绩考评U19行号X12345678910111213141516返回数据守恒原理(PrincipleofDataConservation):数据必定有一个产生的源,而且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用途。在U/C矩阵中: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C;每一个列至少有一个U;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USE(使用)Create(产生)四、CSB方法(即CSF,SST和BSP结合)三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结合——CSB抓住主要矛盾,目标识别突出,适用于管理目标的确定以人为中心,通过分层识别管理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通过过程引出目标,核心是识别企业过程CSBCSF确定企业目标,SST补充完善并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校核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CSFSST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