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前自学学科指导基本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说明可联系必修1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两目内容中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通史坐标知识梳理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②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2)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②安徽、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⑤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3)特点:土地国有不变;经营方式由原来集体耕作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分配方式由原来的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变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包产到户四川人民公社(4)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5)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推动了改革。[特别提示]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①地位:农业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③体制: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城市经济体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4)结果: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①背景:1979年7月,决定对、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②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③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①设立: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浙江的是温州和宁波)。②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广东深圳1984(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珠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示意图中找出:1.四个经济特区。2.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与《南京条约》相同的几个城市。3.圈出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内地名师点拨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以户为单位承包;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3.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例题]“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解题指导]“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表明这一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农业生产合作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D。随堂训练一、选择题1.(2016·浙江10月学考)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①农业合作化②人民公社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解析:B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从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1978年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从1960年决定实施,按时序排列是①②④③,B项符合题意。2.(2019·浙江1月学考)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分田单干B.集体经营C.包产到组D.包干到户解析:D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从“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可知当时既不是“分田单干”,也不是“集体经营”,故排除A和B。“包产到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阶段的做法,材料的时间节点是“1983年”,此时基本推行的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故排除C,选择D。3.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C观察图片可知,城乡差距最小年是1985年,此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故C项正确。4.(2019·浙江慈溪期末)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些特区的经济活动“特”在()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②拥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③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④所有制上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在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故本题答案选C项。中央政府并没有赋予经济特区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②错误,排除A、B、D三项。5.(2019·浙江温州学考模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市金县成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背景是()A.“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B.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C.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启动解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皖东农村经济困难,大批农民逃荒要饭。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暗中自发包干到户获得丰收。1979年安徽省委通过对小岗村的分析,决定扩大试点。包产到户在皖东的重新大规模出现,招致了强烈的非议。左邻右舍在交界地带刷出“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单干风”等标语。个别省的报纸甚至准备了十几个版面,对安徽的包产到户“打排炮”。中央也下发文件明确规定除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一般对包产到户不加以提倡。一时间可以说是谈“包”色变。……面对挑战,丰收给了干部、农民大胆实践的勇气。中央在198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随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1号文件,使大包干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王郁昭《共和国重大决策之三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尝试包产到户却又“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皖东农村经济困难,大批农民逃荒要饭”“包产到户在皖东的重新大规模出现,招致了强烈的非议”“一时间可以说是谈‘包’色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回答。答案:(1)主要原因:原有经济体制下农民生活困难,包产到户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活水平;“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冲突,中央没表态支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意义。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农民暗中自发”“安徽省委通过……”“谈‘包’色变”“随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1号文件,使大包干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等信息从推广对象及对此政策的态度变化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特点:从农民自发到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再到全国肯定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