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01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02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04课后达标检测03典题引领知能提升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表现近代男性:长袍马褂、西装、________。女性:改良后的旗袍现代(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以________、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中山装列宁装二、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等。2.主要表现(1)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3)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探究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原因【史料研读】史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史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探究: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提示]变化方面: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3)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1.变化趋势:人力、畜力(传统)→机械动力(大机器生产方式、近代)2.变化(1)人力、畜力:轿子、马车→人力车(城镇)、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自行车王国)。(2)机械牵引: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存。淞沪铁路是最早在中国建成的一条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不久就被拆除了。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该铁路于1881年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是中国真正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1.邮政:驿站、民信局→1866年试办邮政(通商口岸,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1949年,邮政与电信合并。2.电信:开端,1877年,台湾,有线电报(世界,1837年,美,莫尔斯)→1906年无线电报(世界,1894~1896年,马可尼)→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世界,1876年,贝尔)→民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营业所增加→2003年世界第一。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报刊业的发展——(b)(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国人办报①1873年,汉口出版《__________》,开创国人办报先例。②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昭文新报2.影视业的发展——(b)(1)电影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②1905年,《________》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③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④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2)电视①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____________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新格局逐渐形成。定军山北京电视台3.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兴建①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②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②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究点一交通工具的进步【史料研读】史料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探究: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提示]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变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1)外因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2)内因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探究点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史料研读】史料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探究: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示]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影响(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1.(2020·1月浙江选考,T13)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2.(2019·4月浙江选考,T12)观察下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①④正确。“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与材料中的短袍窄袖相矛盾,②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的结论,③错误。综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3.(2019·4月浙江选考,T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①错误。“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错误。故选D项。4.(2018·4月浙江选考,T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解析:选D。题干中现象反映了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5.(2018·4月浙江选考,T28)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段)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50、60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时间影事概略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①正确,故排除①;由“1927、193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③正确;电影用声光电的集中表现给人以视听感受,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④正确。故选D项。6.(2018·11月浙江选考,T15)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A.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D。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包括①自行车、②人力车、③汽车,故选D项。1.(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9世纪末一位外商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B.人们都穿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