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18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01夯基固本考点突破02模拟精选演练提升03课后达标检测1.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c(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____________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的____________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冷暖干湿温暖期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1)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______的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热带地区降水增加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上升(2)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的要求①了解地表温度的整体变化趋势。②识别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③找出图中最暖的年份(1998年)。3.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2)加剧了____________。(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4)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领域的影响显著。(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______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自然灾害扩大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海平面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表现不利影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②对工业的影响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年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回答第1题。1.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B.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C.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D.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且温度继续降低,冰川融化减慢,A错误。②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但差值在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但温度逐渐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B错误。③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温度继续升高,山地雪线上升,C正确。④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但差值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但温度逐渐降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应往较低纬度且较为温暖的地方移动,即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D错误。(2020·温州选考模拟)下图是北极熊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2.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3.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2题,根据题干描述和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推理,“浮冰行者”溺亡主要是全球变暖、极冰融化造成的。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增多;积温升高,作物种植纬度升高,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提前,故②③项正确。答案:2.A3.D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B.高山雪线下降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D.大陆海岸线变短答案:D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2~3题。2.“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3.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解析: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故选C。第3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答案:2.C3.D(2020·杭州检测)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4~5题。4.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全球变暖5.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清洁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气温波动上升,这验证了全球变暖的趋势。第5题,注意题干中所问的是“最有效”,D项所列举的都是针对全球变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4.D5.D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回答6~8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6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7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第8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答案:6.C7.D8.C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