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4讲种群第25讲群落第26讲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第2课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选考考点分布章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2015年2016年必考加试9月测试10月考4月考10月考四、种群8.种群的特征①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a81419ACD8ABD、25②标志重捕法aa29(3)③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27BC9.种群的增长方式①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218C②环境容纳量aa29(2)19B③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返回目录选考考点分布章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2015年2016年必考加试9月测试10月考4月考10月考四、种群10.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①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27A②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27D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的概念(1)种群: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______________的集合体。(2)与物种的关系:物种的具体存在的单位、________单位和繁殖的单位。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②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__________的晴雨表。同一物种个体进化出生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兴衰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②种群的年龄组:_________、_________、生殖后期。③年龄金字塔图8­24­1④研究意义:_________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__________: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生殖前期生殖期预测性比率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___________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M·n/m[(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5)种群分布型: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随机分布。(6)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的对数值。有三种不同类型:类型Ⅰ(凸形)、类型Ⅱ(________形)和类型Ⅲ(________形)。单位空间标志重捕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对角线凹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在________无限、________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2)特点:起始增长很________,随种群________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________增长。(3)增长曲线:“________”形曲线,指数增长。资源空间慢基数指数J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条件:在资源有限、________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________”形增长。(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________增长,K/2时增长______,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______值附近上下波动。(4)K值:长时期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又称K值。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空间S加速最快K环境容纳量第24讲种群返回目录基础知识梳理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__________而变化。2.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原因:a.________________的变动;b.环境条件的改变。3.种群的数量波动的类型:________波动和非周期波动。4.种群的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____________因素:气候(温度、湿度)、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b.内源性调节因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时间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周期外源性调节内分泌调节行为调节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图8­24­2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②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比率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④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出生率、死亡率与年龄金字塔①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②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稳定。③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注意: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但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是稳定型。2.种群密度调查抽样检测法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计数)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统计方法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按样方法计数几个中方格内的细胞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估算样品中的细胞总数利用公式Nn=Mm计算出N,即该种群总个体数。(M为标记个体数,n为重捕数,m为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注意问题要确保是随机取样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个体;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标志重捕法常见误差分析:(1)计算出的种群数量N要大于实际数量的情况如下:①标志物脱落。②被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不同。由于第一次捕捉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再被捕捉到,使得N比实际值偏高。③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天敌捕获。(2)计算出的种群数量N要小于实际数量的情况:标记时标记物太过明显或对动物造成伤害,被标记个体在第二次被捕捉时就很容易被抓到,使得N比实际值偏低。(3)标志重捕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调查期内没有大量新的个体出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但在实际调查中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变化。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3.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1)模式图(2)曲线图增长型衰退型图8-24-4图-24-3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3)统计图图8-24-5(4)柱形图图8-24-6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生殖前期个体多、生殖后期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生殖前期个体少、生殖后期个体多。但有些昆虫(如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B[解析]年出生率等于年出生个体数/年初种群个体数×100%,即20/100×100%=20%,所以A项错误。性比率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如果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雌雄比例越接近1∶1,有机会生殖的个体越多,出生率越高,所以B项正确。出生率的大小与性成熟的速度、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每胎的卵或幼仔数以及每年繁殖的次数等有关。如果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热推迟,则繁殖下一代的时间会减少,出生率降低,所以C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所以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8­24­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8­24­3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D[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和诱捕距离有关。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基础自测型【知能必备】1.种群的分布型(1)类型类型特点原因模式图实例随机分布种群内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的分布概率相等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个体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随机分布森林中的无脊椎动物等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集群分布种群的个体集中在特定的几个点上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传播种子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集合成群集群分布自然界中生物多为集群分布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均匀分布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而导致均匀分布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2)意义:了解空间分布格局对于选择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有重要意义。2.种群的存活曲线图8­24­8(1)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它反映了各种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等。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2)类型类型曲线形状特点举例类型Ⅰ凸形在接近平均生理年龄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很多高等动物等类型Ⅱ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等如水螅、一些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类型Ⅲ凹形幼年期死亡率很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牡蛎、树蛙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题组训练】1.图8­24­9表示种群分布型的三种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8­24­9A.Ⅰ型分布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分布型B.Ⅱ型分布的种群成员之间依赖性和排斥性较弱C.Ⅲ型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D.密度相同的种群,分布型也相同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D[解析]图中Ⅰ是集群分布,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分布型;Ⅱ是随机分布,种群个体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Ⅲ是均匀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密度相同的种群,分布型不一定相同。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2.(加试题)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逐年观察,如图8­24­10所示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施。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图8­24­10A.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B.种群Ⅰ为1岁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的各年龄期返回目录第24讲种群考点互动探究C.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7~10岁时期D.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1~10岁的全部时期A

1 / 2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