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总复习·地理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五——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高考总复习·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是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常考题型。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解题方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衍生出多种变式图,现举例如下:[答题步骤]第一步: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三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三进一出”的为岩浆;(2)“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3)可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物指向的为沉积岩,含有化石或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为变质岩)。第二步: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第三步: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真题剖析][例1]据报道,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见左下图)自1991年以来无人登顶,2016年9月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成功登顶的人。右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1)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这块海蚀柱在很久以前是当地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4世纪的时候才分离出去。该景观形成的这一地质过程对应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AC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成因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根据巨型海蚀柱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特征可判断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为沉积岩;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确定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丙为岩浆岩;根据三大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物判定乙为沉积物,甲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第(2)题,该景观主要是沉积岩在风化、侵蚀(尤其是海浪的侵蚀)和搬运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合上题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②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其中②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过程,③为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过程。二、地质剖面图判读[解题方法]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常见的地形剖面图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甲、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如图3中乙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甲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体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2中Ⅱ处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答题步骤]第一步: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1)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2)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利用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背斜和向斜。地形类型看海拔高低变化。第三步:判断岩层运动特点和地质构造应用(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2)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3)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4)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情况,以利于施工和安全等。[真题剖析][例2](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B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2)题,新生成的沉积岩地层在未经历构造变动之前是水平的。图中所示甲、乙两部分地层均不水平,可推知该地在乙地层形成之后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才形成甲地层;由甲地层不水平可推知甲地层形成后又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突破训练]花岗岩是一种结构致密,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形成与已有岩石受高温、高压无关,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图1所示“石蛋”体型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A.aB.bC.cD.d2.与该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地壳活动④搬运堆积⑤风化侵蚀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BA解析第1题,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图中b表示侵入岩。第2题,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地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石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CA解析第3题,图中①~⑧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误;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B错误;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正确,D错误。第4题,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的作用下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A正确。不可能是岩浆岩,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