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总复习·地理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考总复习·地理考情回顾考纲展示考纲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2018·北京卷,4;2018·天津卷,3;2016·江苏卷,2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6~7;2018·天津卷,4;2016·北京卷,4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8·全国卷Ⅰ,6~7;2017·全国卷Ⅱ,9~10;2016·海南卷,19~20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4.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及应用领域板块一板块二目录板块一︿︿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______型岩浆岩,B为______型岩浆岩,C为______岩,D为______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a代表____________作用,b代表____________作用,c代表_______作用,d代表____________作用。侵入喷出沉积变质冷却凝固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2.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放射性元素衰变(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_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__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断裂带褶皱山海陆变迁高低不平3.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______①使岩石发生______和______;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_____地貌太阳辐射能生物崩解破碎侵蚀表现影响因素作用搬运作用风、______、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流水平缓板块二︿︿[考法精讲]考法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解题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岩浆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例1](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C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考法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板块运动与地貌相撞板块运动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相撞板块运动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相撞板块运动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图示归纳总结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1)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①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②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例2](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奇观之一。据此完成(1)~(2)题。(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A(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A解析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A正确。第(2)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A正确。满分策略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布(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考法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2.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千湖之国——芬兰)侵蚀作用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作用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滨海地带3.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1)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①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a.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b.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②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易被溶蚀,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③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差异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水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例3](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D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递进题组]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的小坑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