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升01构建——网络体系02纵横——知识拓展04单元质量检测03延伸——史学争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原因核心内容意义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针对训练]1.(2020·广东惠州调研)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A.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D.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可知,文件主旨是对农村新经营形式加以鼓励支持,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这些形式中不排除集体经济,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故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尚未调整,故D项错误。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针对训练]2.(2020·山东济南一模)下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年份出口额(百万美元)进口额(百万美元)贸易差额(百万美元)贸易额/GDP(%)1978975010890-11409.5319842613927410-127117.2919895253859140-660224.7519928494080585435533.9019971827921423704042234.1320045933265612293209759.77A.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解析:选C。据表格可知,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占GDP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故选C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借鉴创新失误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针对训练]3.“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的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由此可推知()A.亲历者撰写的历史可信度较高B.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C.“三线建设”的研究比较混乱D.历史书写的群体呈现多元化特点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参与书写“三线建设”历史的群体构成比较多元,学者、政府人员、媒体人、“三线人”等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书写动因、方式、作用和特点,故选D项。一、多角度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史界观点】观点一从全球史观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缓和趋向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956年,苏共二十大尖锐地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观点二从近代化史观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奋斗目标的提出“大跃进”运动的展开,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建设一个强大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观点三从唯物史观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其主要教训是:经济建设应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观点四从社会史观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现象提出许多“大办”“特办”的口号;放出了许多脱离实际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等等。【争鸣感悟】史学界从多元史观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表现及经验教训,总体说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是国际国内形势、主观与客观等因素决定的,要辩证、公正地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史学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争鸣【史界观点】观点一邓小平模式,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第六次政治选择,是毛泽东模式的改良型,一方面,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这是邓小平模式与毛泽东模式最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强大政治资源,通过一个强大的有社会广泛基础的执政党,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保持着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因此,它在政治类型学上可以归结为“后全能主义型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观点二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20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争鸣感悟】观点一中萧功秦将邓小平所推动的改革开放称为“后全能主义型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认为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了毛泽东模式的政治资源,即执政党的强大力量,为改革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二是充分利用了市场对经济的激活作用,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成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观点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后来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