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3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3讲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01自学——必备知识02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追踪——命题动向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2)1978年5月,开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徘徊中前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实事求是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____________为中心。解放思想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影响: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__________________道路的起点。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内容①经济体制: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管理体制:撤销____________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城市改革(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2)内容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②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分配体制:以_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②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市场经济(2)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体制。②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③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____________体系基本建立。(3)成就①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②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市场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我国逐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①设立:我国将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②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_____为主。③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深圳市场调节(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①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4)开发和开放浦东:______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浦东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上海珠江三角洲19902.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3.特点:________、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图示解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实现了经济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漫画解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提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由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利。【知识补遗】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经济体制是指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其所有制形式特点是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是一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过渡形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信息提取: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构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重点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史料“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解读】图文材料反映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思考】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政治领域的变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角度2思想领域的阻力试答:角度3改革的启示试答:【提示】角度2:改革开放之初,“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角度3: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实证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史料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读】本段史料阐述了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举措及推广过程。【思考】据史料指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如何认识?试答:【提示】人民公社体制发生了改变,实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认识:适应了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1)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重点二新时期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对点训练]1.(2020·江苏海门一模)下表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解析:选B。1998~2000年,私营企业比重上升,国企比重下降,这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选B项。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D项错误。2.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1)“点”是指经济特区;“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2)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3)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4)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对点训练]2.(2020·江苏南通二模)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这里的“重大决定”应该是()A.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C。题干材料信息“重点发展沿江”体现配合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故选C项。第一批经济特区创办与江苏无关,排除A项;沿海港口城市开放重点在沿海不是沿江,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无关,排除D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实证1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解读】(1)解读史料一要以时间为线索,分析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2)史料二应注重以时间历程和贸易数字变化解读信息,史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对外开放决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思考】(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