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5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5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01基础梳理夯基固源02精研巧练提升素养03达标检测知能提升1.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__________。(2)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__________。土地退化下降2.荒漠化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3.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深居大陆内部,气候_______,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易于风蚀黄土高原土质_____,遇水崩解,易于侵蚀植被覆盖率_____,生态环境脆弱(2)人为因素人口__________,加大了环境的生态压力生产活动不合理过度______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干旱疏松低迅速增长放牧4.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是__________的灾难,其主要危害如下:全球性5.荒漠化的防治(1)全球性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①方针:“__________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②措施预防微点1“荒漠化”并非等同于“荒漠”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微点2荒漠化并不一定是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微点3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微点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微点5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荒漠化及其防治(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回答1~3题。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B3.D1.荒漠化的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尤其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2.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成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②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③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危害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防治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灌井排;③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④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⑤开挖排碱水沟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合理利用水资源耕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干旱地区的绿洲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林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防治措施具体内容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防治措施具体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2020·惠州高三调研)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1.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C.矿产开采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2.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绿化面积减少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C.水资源持续短缺D.耕地面积扩大3.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矿产开采量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重度荒漠化面积与矿山占地面积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矿产开采。第2题,2014-2016年该地复绿治理面积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2014-2016年该地矿山占地面积减小,重度荒漠化面积随之减小,复绿治理面积增加,由此可推知,通过土地治理,原有重度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程度减弱,成为中度或轻度荒漠化区域,B正确;水资源条件和耕地面积情况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排除C、D。第3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会使荒漠化程度减轻,A错;该地荒漠化并不是毁林开荒造成的,也不是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因此排除B、D。答案:1.C2.B3.C水土流失(2018·高考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回答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B3.D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受侵蚀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露天开矿、滥挖窑洞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地表起伏大,降水量大且时间长,水力侵蚀强烈,以降雨侵蚀为主;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农民乱砍滥伐;人多地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陡坡开荒等)。(2)危害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侵蚀,红壤裸露甚至石质裸露,土地生产力大幅丧失,且难以恢复;形成“红色荒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危害,且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因而造成的损失大。(3)治理措施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推广生活用煤用气,减少农村薪柴砍伐;等等。3.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1)原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2)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3)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等。(2020·杭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地理观察小组获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1~2题。1.由图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有()①涵养水源②净化水体③保持水土④调节气候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其生态效益最优的是()A.退耕还草B.退耕还林C.种植油松D.开辟梯田解析:第1题,依据图文信息,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情况下,混交林地的径流量明显较小,说明混交林地降水的下渗量较大,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①对;混交林地、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泥沙量较小,说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对;从图文信息中看不出植被是否具有净化水体和调节气候的作用,②④错。选C。第2题,由图可知,混交林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最大,B对;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径流量的改变不大,对含沙量的改变较大,因而不是最优的措施,A、C错;坡耕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都不大,D错。选B。答案:1.C2.B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降雨侵蚀受降雨类型、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该省级行政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雨侵蚀强度大,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简述该省级行政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2)推测该省级行政区降雨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3)简述该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对甲水库的危害。解析:(1)夏秋季节降水多的原因分析应突出夏季风的影响,该地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也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要突出地形变化对降水的影响,该地区多地形雨;应考虑降水类型的多样性,如锋面雨、对流雨等。(2)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海拔多在1000m以上,可推断该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地区西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低,地势起伏小;结合地形雨的形成条件,可推断该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降雨量大,强度大,降雨侵蚀严重;该地区西部降雨量较小,降雨侵蚀轻等。(3)水土流失对水库的危害体现在库容、水位、水量、水质、生态变化等方面。如泥沙淤积、水质变差、库容减小,调节能力变差,加剧下游洪涝灾害等。答案:(1)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易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共同影响,降水较多;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多山地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