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01基础梳理夯基固源02精研巧练提升素养03达标检测知能提升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化学演化环境演变以后生物演化(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_______________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__________增强,导致全球变暖,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改造温室效应环境生态保护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①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__________。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植被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________,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__________。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c.气候:降水__________,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__________,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__________。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__________遭受破坏。增大增大减少减少增大下降生态平衡(2)图示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其表现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__________状态的改变。整体性地理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微点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环境的变迁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既说明了某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微点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地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微点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微点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第1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第2题,大规模咖啡种植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答案:1.C2.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地表1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降水量少(低于400mm),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m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回答2~3题。2.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3.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图解思路】【尝试解答】2.B3.C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成土母质与土壤岩石风化→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细,含粉砂和黏粒多,含砂粒少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铁、锰、镁、钙的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2)气候与土壤①寒冷的气候→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积累多;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积累少。②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3)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①在山区,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垂直变化。②在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在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③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量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④迎风坡:水分状况比背风坡好。“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其花色变化与土壤酸碱度有关,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又有蓝色花。据此回答1~2题。1.“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变化性2.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B项。第2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B项。答案:1.B2.B(2020·太原联考)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化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回答3~5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cm)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cm确定。3.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4.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