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难点突破篇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1.3 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节分析概括推断文本观点[技巧点拨]观点推断题解题三步骤第一步把握选项所陈述现象或事件背后隐含的观点。注意:因为选项很难像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题选项那样在文本中找到与之完全对应匹配的文字(只能找到个别相关词句),做题时需要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文中找到大体的对应区域。第二步吃透文本观点,同时,注意分辨作者观点与他人观点。作者常常会通过列出若干人的观点加以辨析,或赞同,或否定。要注意分辨哪些观点是他人的,哪些是作者的。第三步将原文对观点的论证依据与选项进行比对,看选项的观点(分析论证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文外所设论据所要证明的观点)是否与原文的观点匹配。注意在本步骤,应综合分析,结合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作出准确判断。以上三步有时是同时进行的,很难截然分开。如在找对应区域期间往往就要把握选项观点和原文观点。[典例剖析](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③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解题流程】本题题干已经明确了“下列说法”,什么是“说法”?“说法”就是选项所蕴含的观点。A项抓住A项中的“乡愁”“物质空间变化”“情感”等关键词,可以确定与A项匹配的文段是第②自然段,选项中又有“如果”,可知A项是对第②自然段作者观点的假设分析,蕴含的观点与原文第②自然段“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的观点一致。原文“在城镇化过程中”就是“城乡变迁中”,“它们”就是上文提到的“物质和非物质”;“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就是留住了乡愁,原文表达的观点就是在城乡变迁中,要留住乡愁,就要处理好乡愁的载体物质空间变化和情感的关系。因此,A项正确。B项B项中的关键词“依恋感和归属感”所在位置为第③自然段结尾,第③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是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这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结果是“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B项把“消极型的留住乡愁——呵护乡村记忆”的结果,当成了“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的前提条件,将两种留住乡愁的方式混淆在一起说,从而导致B项错误。C项C项的关键词为“保护乡村记忆”“文化需求”,其实,全文都在论述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乡村记忆的一些措施,其中就包括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比如第③段提到“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第④段提到“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等。这与C项的观点是一致的。D项通过D项的关键词“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可知此项的答题区域大体在第④自然段。D项的观点是“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考生再回到原文找出原文在这一部分的观点。原文“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原文的推理是从A到B,选项是从B到A,推理没有问题;再看“内涵”,原文说“升级”,怎样“升级”?就是“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这一“融合”,乡村记忆的内涵肯定会有所变化,这就是文本的观点,D项正好与原文一致,可见D项正确。【答案】B[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无论什么时代,语言文字当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抚今追昔,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字里行间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文字的变迁也在响应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并与之同频共振。可以说,语言文字折射并记录时代,同时也为时代所重塑和改变。殷商的甲骨文,证实了一个王朝的存在,并烙刻下诸多与国运生死攸关的大事;秦朝的小篆,见证了一统江山的恢宏,并因为“书同文”的国策实现了从多元向一元的转变;“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记录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者为探寻出路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历史,并在新文化运动的号召下焕然一新,顺应时代大势所趋。所以,要想真正读懂一个时代,应先从读懂它的语言文字开始。当今时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网络语言如同显微镜、透视仪,以敏锐的视角聚焦社会话题,在不同层面折射国人的社会心理状态,并以跳跃多变的形式与社会融合互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语言产业,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输入、大数据检索等高科技产品,以其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创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时代之新,为语言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也见证着语言形式在不断丰富,现代人创造力的源泉在不断奔涌。如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般,语言文字有新气象,也不可回避新问题。网络语言形式的丰富不可否定,但在无边界、无底线之下任意泛滥,随意解构、歪曲语言的本意就应该受到指摘,并逐步得到修正。野蛮生长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将现代人情绪的消极面恣意放大,强化部分人的焦虑心理,污染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在随意地扭曲语言文字的原意,潜移默化间降低甚至诋毁了语言文化的内涵和其内在思想深度。同时也要看到,对语言原意的曲解形成了对语言纯洁性的损害,语言使用失范、失规,语言表达简单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再出现且难以纠正,必然影响语言的生命力,让规范的、干净的、诗意的语言在生活中越走越远。语言必然随时代改变,改变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遭遇的还是如何对待语言文字多样化的问题。时代的丰富性造就了语言文字的多样化,但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应该在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下共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语言生态。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但也应有意识地为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作出努力。唯有这样,才能紧跟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为时代的发展鼓与呼,也为我们的今天留下清晰的写照,让后人看得清楚一些。(选自李晓的《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我们自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历史进程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文字的变迁响应时代的风云。B.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之处,从读懂这个时代的语言文字开始,可以读懂这个时代。C.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有新气象,也不可回避新问题。D.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才能紧跟时代,为今天留下清晰的写照,让后人看得清楚。【答案】D(D项,概括不全面,文中说“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但也应有意识地为维护语言的规范与纯洁作出努力”,选项中只提到“相信语言的自净功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体上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语言文字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B.文章二、三两段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表现语言文字对时代的重要性。C.文章以网络语言的任意泛滥和野蛮生长,反映出当前语言发展的失范性。D.文章认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语言生态,需要合理的规范与引导。【答案】C(C项,“反映出当前语言发展的失范性”理解不正确,文中第五段有“网络语言形式的丰富不可否定”的表述,表明“语言发展的失范性”只是其中的一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殷商的甲骨文,秦朝的小篆,“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分别是这三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特征。B.互联网的发展,让当今时代语言文字呈现出丰富性与多元性,聚焦社会话题,折射出国人社会心理。C.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输入、大数据检索等高科技产品的语言产业,创造了专业化、现代化服务模式。D.语言在随时代改变的过程中,面对如何解决语言文字多样化问题,会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答案】B(A项,“分别是这三个时代特有的产物”理解不当,这三种产物,并不是三个时代特有的,比如小篆、白话文等,在其他时代也有。C项,“创造了专业化、现代化服务模式”理解错误,文中是说“以其专业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创造着与语言相关的财富”。D项,“会出现片面的强化或局部的消解”说法绝对,文中有“可能”二字。)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