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讲小说阅读第二节“二角度”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技巧点拨]常见设问1.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文中写了××情景,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3.请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或意义。答题方法角度一:内容上的作用(对环境、人物、主题、读者感受的作用)①对环境的作用: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②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③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④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角度二:结构上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①照应前文。②承上启下。③线索,贯串全文。④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⑤为后面情节做铺垫。⑥推动情节发展。⑦使情节曲折生动。⑧补充情节。⑨使情节更集中、简洁。(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情节概括类题目答题角度(1)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2)按空间顺序抓场面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3)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情节手法类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典例剖析](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嚣赵长天①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②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③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④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⑤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⑥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⑦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⑧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⑨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⑩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⑪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⑫“有人敲门!”他喊起来。⑬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⑭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⑮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⑯“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⑰“门别开得太大!”⑱“找根棍子撑住!”⑲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⑳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21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霎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22“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23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24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25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26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27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28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29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30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1.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考查的是“情节手法”;“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情节手法的作用。此类题目应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安排作用及对主题的表达效果等角度回答,并把这种技巧的作用答出来。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明角度找对应叙述人称或叙述视角小说以第三人称“他”为叙述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科研工作者身处绝境而努力抗争,在危难之时向敲门者伸出援救之手的故事。这样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叙述方式整篇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采取顺叙的方式,叙述了科研工作者和送瓜人相互救助的故事,省去了许多拖沓冗长的叙述和交代。情节安排作用“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文中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主题表达“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彰显了蒙汉一家亲的主题。【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2.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题干要求分析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本题属于“分析情节作用类”题。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这一问题,应当先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等角度回答。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明角度找对应对人物的作用从小说中“他”及队友的视角来看,由于听不懂蒙语,无法弄清送瓜人如何冲破风沙奇迹般来到这里。这样写,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对情节的作用小说围绕“渴”这一中心展开,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情节。结尾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对读者的作用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未穷的表达效果。【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梨花落蓝月小山村是太潮中的一个小岛,村子若隐若现半掩在葱茏林木之中。一到春天,满眼的青翠红艳,小鸟啾鸣,蜜蜂呀,蝴蝶呀翩翩起舞,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岛外碧波荡漾,一望无垠,粼粼的波光就像是谁不小心洒落了一湖碎银。半空中盘旋着各式水鸟,小心地窥视着潮面,冷不丁俯冲下来抓起一条小鱼儿,又迅疾地展开双翼消失在蓝天白云深处。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岛,而美丽是具有诱惑性的。几辆陌生的豪华小车在小岛上转悠了几天后,村民们收到一纸公文: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新农村行列,村土地将被征用以建造豪华别墅区,请村民积极配合,当然赔偿款也是相当丰厚的。消息一经传出,几家欢喜几家愁。春树使劲地抽着烟,一脸愁容,他家的梨园也在征用之列。按理说,春树的梨园被征用,并没有大碍。春树的儿子已经在城里成家立业,一直说要让父亲进城去享福。春树却死活不同意,我走了,梨树怎么办?再说了,我还得陪着你妈呢!说这句话时,春树满是皱褶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哀伤。儿子便不敢多说了,只能由着他。春树疼老婆是出了名的。老婆梨花喜欢梨花,春树就种了满园子的梨树。每年梨花盛开,千枝万朵,一片洁白,美得让人心醉,更让春树心醉的是老婆梨花的笑容。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包揽重体力活,但绝不做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春树不管,洗衣做饭抢着做,这一度引起了村里男人的鄙视和女人的羡慕。也难怪春树心疼梨花,梨花身体一直不太好,生了儿子后更是病病歪歪如风倒杨柳。春树的万般疼爱依然没有留住她柔弱的生命。梨花弥留之际握住春树的手说,一定要把我埋在咱家的梨园里,我的魂儿会化成树陪着你们的……梨花如烛火摇曳期期艾艾的目光,舔过儿子稚嫩的小脸,定定地黏住春树泪糊糊的双眼。春树咬着颤抖的唇,眼泪哗啦哗啦掉。他使劲地点了点头,你放心。梨花过世后,春树按照梨花的嘱咐将她安葬在了梨园。每天清晨春树都会来到梨园里。这时候的村子很安静,只有他和梨树痴痴相望,他觉得梨花正微笑着看着他。他靠着树干坐下,点燃一支烟,吸一口徐徐吐出,轻声说,梨花,我和儿子好着呢,别担心……在那边好好地,等有一天我来找你的时候,我也变成树陪着你……风儿吹来,梨树的枝条轻轻晃动,摇落点点露珠。春树便笑了。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春树倒并不觉得孤单。就算儿子飞去了城里,春树的生活依旧有条不紊。现在突然说果园要被征用,怎不叫他愁肠郁结?思虑再三,春树跨进了村支书的家。村支书很客气,为他端上了热茶。他赶忙接过又匆匆地放下,舔了舔嘴唇问:“能不能不用这块地?可以用别的地……”“当然不行,方案出来不是随意能改的。”“……我不想惊扰了梨花……”“我们已经安排了公墓。”“公墓能种梨树?”“当然不能,只能安放骨灰盒。”“可是梨花不能没有梨树。”“你可以挖起来换个地方种。”“梨花一定要和梨树一起的……”“那我就没有办法了。”村支书的目光突然变冷了,“不可能为了你一家打乱全盘规划!”春树蔫蔫地走出村支书家,又蔫蔫地来到梨园。正是阳春三月,梨花开得正旺,一树树一枝枝,洁白的梨花开满了枝头,一如当年梨花在世的时候。梨花啊梨花,我对不住你……春树看着梨花,流下了两行泪。儿子赶回来看他,再次劝说他去城里。“我不会走,我的根在这里!”春树的语气异常坚定,儿子知道父亲的脾气,心想等地真被征用了,父亲也就不会再坚持了。儿子回城里后没几天却被村里人紧急叫回了家,因为春树出事了——春树在修剪梨树枝的时候摔下来。“你说这果园都快没了,他还修剪啥?唉……”村里人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息。“爸,你这是何苦……”儿子哭出了声。气若游丝的春树,对儿子笑了笑,说:“梨花落了,我去陪你妈妈了……”村人跑去梨园一看,真的,满园的梨花都落了,地上就像下了一层雪。_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春树哀感动人的故事,集中笔墨写春树的“梨花情结”,表现了人性美、人情美,也表现了他将失去寄托深情的梨园的无奈与悲哀。B.小说开头段着意描写了清新自然、美丽淳朴的小岛春天,为人物提供了活动背景,并引出下文,同时为小说增添了诗意的美。C.小岛被征用,用以建造豪华别墅区,这情节引出了矛盾冲突。作者设置这情节,旨在揭开新农村建设中的黑幕。D.小说中以插叙的方式叙写了春树爱妻子以及妻子过世的故事,照应上文春树说的“我走了,梨树怎么办?再说了,我还得陪着你妈呢!”,并为下文做铺垫。【答案】C(“旨在揭示新农村建设中的黑幕”有误,从村民收到的公文与村民的反映看,此说毫无根据。)★2.小说中描写了春树与村长的对话。这段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春树与村长的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趋于高潮。②这段对话是春树为留住梨园所做的努力的具体呈现,既表现了他对亡妻的爱与怀念,又刻画了他忠贞执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