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组合练1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记》体大思精,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的历史画卷。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本纪、世家就像一个个英雄集聚的_______。司马迁的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________。《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_______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云谲波诡报告会演绎天衣无缝B.波澜壮阔故事会演绎滴水不漏C.云谲波诡报告会归纳滴水不漏D.波澜壮阔故事会归纳天衣无缝D解析: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起伏跌宕”“历史画卷”,应选用“波澜壮阔”。故事会:各种事迹、传奇的聚集。报告会:由一人或若干人就某些问题作专题演讲的集会。根据前文的“本纪、世家就像一个个英雄集聚”,应选用“故事会”。归纳:归拢并使有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根据后文“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可知,此处应选用“归纳”。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根据“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提示,应选用“天衣无缝”。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B解析:A项,搭配不当,“造成”与“叙事脉络”不搭配。C项,中途易辙,“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主语不是“司马迁”。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C解析:根据上文“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应先说分传,后说合传,可排除B、D两项;根据下文“合传是以类相从……”的叙述结构,考虑到句式一致,可排除A项。4.下面是某地楹联协会创作的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两副对联中的一部分,请写出相应部分。要求内容相关,对仗工整。(6分)(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九万里开放筑新篇章(2)上联:革故鼎新,令江山焕彩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年改革除旧思想(3分)富民强国,让梦想成真(3分)(要求内容相关,对仗工整)5.根据下面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5分)答:示例:“精神亚健康”是人们因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目标、缺乏价值支点,表现出对生活、他人、事业和社会缺乏热情、感情、激情和责任感的一种精神状态。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虽然生命是自己所喜爱的,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一个人要懂得舍生取义。(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容貌的美丽。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目前存世的传统契约文书,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契约观念。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满足了当时人们订立合同的需要。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契约文本中。比如,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再如,在缔约时,交易者会要求一并移交上手老契,并将上手老契与新订契约、纳税凭证等相关文书黏附在一起。久而久之,一份契约可能长达数米甚至十几米。契约越长,记录的交易越多,保留的制度信息越丰富。这些契约文本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契约实践至今仍根深蒂固地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契约观念。B.记录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行为的最早契约资料,载于《周礼》。C.北宋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所以民间契约纠纷大为减少。D.诉讼成本高、“息讼”意识深厚,且契约多涉民间细故,民间多以调节手段解决争议。D解析:A项,从文中第一段看,“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契约观念”,并不是“直接影响”。B项,文中第二段,“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这些资料并不是记载在《周礼》上。C项,将文中表目的关系的句子转述为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文中第二段“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以丰富的史料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我国传统契约实践历史之悠久。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传统契约制度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方面的不同。C.文章从契约实践与书写传统两个方面,追溯了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发展历史。D.除第一段外,文章其余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B解析:文中第三段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存世的契约文书,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活化石”,相当于现在的合同。B.自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这使契约文本保留的契约制度信息更加丰富。C.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契式文本被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职业契约代书人亦随之消失。D.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如“一诺千金”“言必信”,皆为国人推崇信守契约精神的表现。C解析:从文中第四段看,代书人“制定各种契式”,“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士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文中并未提到“职业代书人”因契式文本的印刷和传播而消失。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