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的审计基础上,对经济责任的审计就成了重中之重。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维护财经纪律和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廉政建设,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发挥强大的监督职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在当今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合有其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一、密切联系,互为促进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以下简称“财务审计”)立足单位进行监督,是对“事”的监督,而经济责任审计依据政府指令,通过对“事”的监督,落实到对“人”的监督。把对“事”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其监督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力度更大。(一)财务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审计监督的基本形式是财务审计;其他审计类型都在此基础上拓展或延续,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来评价和鉴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掌握全面情况。从而正确界定、评价领导人的经济责任。(二)经济责任是财务审计的人格化。财务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单位,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对事不对人”的审计方式,既要审事,又要评价人;既要审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又要审查个人随意决策和个人重大经济问题,既要查清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中的问题,又要将造成问题的责任个体化、人格化,以确实责任的承担者。(三)经济责任审计又是财务审计的深化。它着眼于摸清家底,揭露隐患,促进发展不仅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而且要审查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随意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个人有无重大经济问题。通过审计摸清企业家底,帮助企业查找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漏洞,促进被审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促进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是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途径之一。二、坚持原则,完善措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局的工作,是为减轻企业包袱,增强企业活力,避免企业损失与浪费,同时对企业领导人做出正确评价,为党委、政府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应牢牢把握“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原则上,完善措施与方法,才会做到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结合。(一)加强领导。人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做到依法不依权,理智不冲动,并要稳健、客观、公正、公平。(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从审计项目、审计范围和内容的安排以及审计实施的全过程,都应如此,如重点选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选择重点区域,选择与被审计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关联重大事项进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三)规范程序,科学利用和配置资源,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发挥最大效益。审计是应遵循一整套规则,程序要合法,操作要规范,从计划管理、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及审计结果、文书格式的做法中总结出好经验,确立规范的形式和借用其他兄弟单位的优秀经验。(四)公正评价,体现严肃性。审计报告是工作的结晶,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核心,把评价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能力的高低作为审计的最终结果,把所在地区、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完成情况、资产状况、债权债务变化情况和重大经济决策效益性作为反映领导干部在组织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依据。审计评价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一分为二以事评人,就事论事,不因人而异。评价用语要恰如其分不过于偏激,不含糊其辞,防止好人主义,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审计结论要经得起检验。坚持原则,完善各项措施,科学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是进行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结合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客观地反映事实。三、规范操作,提高质量规范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操作,对于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十分必要,从目前情况看,规范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其有效结合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一)规范审计内容。包括对与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估,从而对企业管理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并初步确定应重点关注的审计领域。企业会计资料真实性审计,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问题;二是盈亏真实性问题;三是关注企业的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合理,重点是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较大金额的损失、浪费、流失等问题。另外,还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审计,对企业的有关绩效指标进行必要的核实,以及对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二)规范审计方法。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常用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经常被采用,但经济责任审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分析审查财务报表入手,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真实性”审计的重点。二是从测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做出评估。三是进点前走访干部管理监督等有关部门。进点后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此外,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抽样也应有一定要求,抽查对象应有代表性。(三)规范审计评价。通过审计应对以下事项做出评价。一对企业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的符合程度做出真实性评价。二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度做出合法性评价。三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序进行效益性评价。在对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评价的基础上,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分清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通过审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划分领导干部对单位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以及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对主管责任,应进一步划分出“直接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或“一般领导责任”。力求在审计内容范围内,对被审计对象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四)规范审计文书。国有企业审计文书的主送和抄送对象层次较高,审计文书体现着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从审计通知书到审计结果报告均应有体现企业审计特点的统一文书规范。只有规范化的操作,才能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力度,反之混乱的操作,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事”的审计和对“人”的审计也不会集中起来。四、协调组织,利用资源要使国有企业财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发挥潜能,加强组织协调,重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也是一重要途径。为此,审计机关应重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成果,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包括其参加的业务培训和探讨,在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坚持“确保质量,防范风险”原则,由审计机关切实把好审计质量关,这样,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共同参与,将有效扩大审计覆盖面,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审计工作的相互结合提供便捷的途径。综上所述。把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大大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生产中的作用。而反过来又能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作化,以及成效化。但我们也应看到,制约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利因素仍有许多,审计工作的操作规范仍需改进。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