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技法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1-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技法突破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考点突破栏目导航限时规范训练将下列选项回填至正确位置:A.水文B.纬度地域C.整体性D.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E.洋流F.地貌G.垂直我的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FACDBGE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命题角度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典例1](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尝试解答](1)A(2)D(3)C第(1)题材料中提到是气候变化导致土地覆被发生变化,并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很显然首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第(2)题,湿地面积增加是因为补给洼地上湿地的水分增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知是冻土融化导致的。第(3)题,该地区气候变暖,蒸发变强,土壤中的水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耕地退化为草地。命题角度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典例2](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尝试解答](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尝试解答](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可从关联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淡水湖的形成原因。运用水量收支原理,从补给量(冰雪融水)与排泄量(蒸发)角度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咸水湖的形成原因。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可从气候(蒸发)、地形(封闭程度)和水文(径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海、湖演化的条件。根据材料中里海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即板块运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原理应用1.整体性的表现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组成整体各要素作为整体的部分在发展,反映整体的特征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2.整体性原理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关系的方法: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变化的方法: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影响的方法: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题组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被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与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回答(1)~(3)题。(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2)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3)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答案:(1)D(2)C(3)B解析:第(1)题,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故排除A、B、C。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故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融雪速度快;风速大,融雪速度快,故C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春季云冷杉常绿原始林融雪速度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慢,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故B正确,C、D错误。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故A错误。题组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018·云南高三检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下图为生物土壤结皮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2)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增加大气降水B.增强地面蒸发C.减小昼夜温差D.减少风蚀水蚀答案:(1)D(2)D解析:生物结皮又称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微生物结皮等,其是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生物结皮也是干旱半干旱沙漠最具有特色的生物景观之一,生物结皮的存在对沙漠的固定、土壤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土壤抗风蚀、水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结皮也是沙漠植被演替的先锋种,对促进沙漠植被演化具有重要作用。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命题角度一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典例1](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尝试解答]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会遮挡阳光。命题角度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典例2](2017·高考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脉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尝试解答](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2)差异: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原因:落基山脉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脉,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脉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尝试解答](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第(1)题,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脉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脉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第(2)题,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脉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第(3)题,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脉,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冰雪带。(4)温哥华位于50°N大陆西岸、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命题角度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典例3](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可知,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尝试解答](1)B(2)B第(1)题,根据材料,该地区的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错误;根据上图可知,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故B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错误。第(2)题,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正确。1.北半球气候类型与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3.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