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学科能力强化 2-1 《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学科能力强化第1讲《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专题解说]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是我国高考“一体四层四翼”中“四层”的第三圈层。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区域性和综合性本身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这是社会责任。社会实践,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和生活或从生产生活中体验地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这是地理学习的方法。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地理试题的设问和材料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需要通过该过程,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一般来说,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过程,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根据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滩涂、三角洲面积在短期内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冲积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审题时,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考例导悟(举一反三)[典例1](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尝试解答](1)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尝试解答](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题中突破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本题通过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的生物治理措施,体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过度的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的过程。实现了“能够正确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个二级目标。而通过治理过程中生物措施在不同降水区域造成的不同结果对比,“小老头树”的出现及第(3)题设问的提出,能够实现“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个二级目标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有助于人们从区域角度,分析、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区域分析、比较等方式,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题中以黄土高原小区域为背景,以水土流失的治理为素材,实现了“了解区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从空间角度分析区位条件”这个二级目标。而通过不同降水条件下生物措施的不同结果,“小老头树”的出现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一致,实现了“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这个二级目标核心素养题中突破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从整体和综合角度把控和解决人地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本题中,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生物措施后果不同、“小老头树”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充分体现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知道地理问题的产生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也要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要素或局部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这个二级目标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本题中,通过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树导致“小老头树”出现这一实例,引导人们对以往行为的反思,并产生感悟,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实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能关注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并分析原因。具有合作交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个二级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文字材料“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小老头树”生长地区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低,根系不稳,树干受外力影响大图像材料经纬度、等年降水量线所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整体降水量少,且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设问“生态环境”“不良结果”“小老头树”的出现对多个地理要素有影响,但本题只需分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且只考虑不利影响强化训练(高分跨栏)1.(2019·南京市三模)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该公路限速为30千米/时。据此回答(1)~(2)题。(1)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A.沙特阿拉伯B.日本C.荷兰D.孟加拉国(2)该环形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因有()①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④尽量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环形特色公路所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四个国家中,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荒漠,荷兰和孟加拉国都位于沿海地势低平地区,只有日本多山地且植被覆盖率高,因此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日本。故选B。第(2)题,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不难看出环形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同时也可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①④正确。故选D。2.(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充足;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解析:第(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第(3)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水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