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强化提能作业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强化提能作业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页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北美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途迁徙的蝴蝶。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下图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少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据图文材料,回答1~2题。第3页1.与帝王蝶长途迁徙规律相关的是()A.地球公转B.热力环流C.太阳活动D.地壳运动A解析:根据图示中的帝王蝶的迁徙路径可知,帝王蝶迁徙的重要原因是获取生存所需的气候条件。区域季节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有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热力环流影响局地小气候,太阳活动、地壳运动与区域气候的季节特征关联性不大。A项正确。第4页2.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①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②繁殖地的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③气候变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④城市化快速发展阻断其迁徙路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第5页解析:根据图示,帝王蝶的繁殖地位于美国的中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火山等灾害不会频繁发生,②错;美国城市化起步早,近二十年城市化速度不快,而且,迁徙路径多不在城区,④错,据此分析帝王蝶的锐减与②④关联度不大。帝王蝶的迁徙路径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若其迁徙环境或迁徙的繁殖地、越冬地气候受到影响,则会导致帝王蝶大量减少甚至灭亡,B项正确。第6页(2019·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诊)气候变化对植被演替有显著影响,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00米,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入侵后原生植被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下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3~5题。第7页3.该区域草本植物的入侵方向是()A.向较低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B.向较低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C.向较高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D.向较高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C解析:根据图示,海拔较低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已经较高,故草本植物应向较高海拔入侵;从坡度来看,坡度较大处入侵程度较高,说明草本植物是沿陡坡入侵的,C项正确。第8页4.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风力D.土壤D解析:根据材料,该地的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说明该地的土壤发育程度较差。陡坡土层较薄,土壤发育状况不如缓坡,故陡坡的原生植被长势不如缓坡,更容易被草本植物入侵,据此分析可知,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材料给出的是长白山的西坡不同坡度草本植物入侵情况,西坡是背风坡,气温、降水、风力的差异不会太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项正确。第9页5.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A.土壤蒸发加剧B.生长耗水减少C.植株高度减小D.枯枝落叶量增加B解析:草本植物相比灌木,扎根浅,个体小,耗水量少,因此,在区域降水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草本植物入侵相比生长灌木而言,耗水量会下降,从而导致土壤水分增加,B项正确。第10页(2019·广东省广州、深圳、惠州市学调资源中心月考)菲氏叶猴是亚洲疣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怒江以西一带,毛色灰黑,以植物为食,与其他热带猴类种群相比,食谱庞杂(其他猴类如金丝猴一般只食用果实),甚至可以食用树皮。据此回答6~8题。6.菲氏叶猴相比其他热带猴种,通常有多达十几只猴的大猴群,主要原因是菲氏叶猴()A.领地意识不强B.生性温和,物种内部矛盾小C.生活空间大,可容纳的菲氏叶猴多D.栖息地位置优越,植物茂盛A第11页解析:菲氏叶猴与其他热带猴类种群相比,食谱庞杂,甚至可以食用树皮,其活动范围随当地栖息条件的适宜程度而变化,条件优裕的,面积就小些,适应能力强,对所占地盘并无强烈的占有欲,故通常有多达十几只猴的大猴群,A项正确。第12页7.在我国,研究和拍摄菲氏叶猴“绝非易事”,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一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毛色灰黑,隐蔽性强B.深入森林,人迹罕至C.山高谷深,难以进入D.猴群警戒,行踪不定C解析:菲氏叶猴在我国仅分布于怒江以西一带,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纵列分布,故研究和拍摄难度大,C项正确。毛色灰黑,隐蔽性强,深入森林,人迹罕至和猴群警戒,行踪不定是猴群的一般规律,A、B、D项错误。第13页8.川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在川藏海拔2000米的山区,推测我国的川金丝猴与菲氏叶猴栖息地的树种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针叶林;热带季雨林C.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针阔混交林;热带季雨林C解析:金丝猴一般只食用果实,且主要栖息地在川藏海拔2000米的山区,故森林能够提供充足的果实,应是针阔混交林。菲氏叶猴为热带猴类,故其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怒江以西低海拔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林,C项正确。第14页(2019·河北省石家庄一模)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千米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下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据此完成9~11题。第15页样地编号冰川退缩时间林分密度(株·hm2)郁闭度主要树种组成①2015年____________裸地②1998年37700.278川滇柳、冬瓜杨、沙棘幼树群落③1980年310700.947冬瓜杨、川滇柳、沙棘中树与大树、云冷衫幼树与小树群落第16页④1966167440.830冬瓜杨、川滇柳、沙棘小树、云冷杉幼菌群落⑤1958年25740.757冬瓜杨大树、云冷杉小树与中树群落⑥1930年5760.843云冷杉中树与大树、冬瓜杨大树群落⑦1890年3780.807云冷杉顶级群落第17页9.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力最强的树种是()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C解析:结合表格内容可知,在所有阶段中冬瓜杨、云冷杉在各样地中出现的机率最多,因此它们是该区域的优势物种。第18页10.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趋于成熟D解析:由材料可知“植被原生演替是指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过程,即类似于表格中从①到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植被郁闭度有升有降,A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植被的增多,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径流会减慢,气温日较差在减小,B、C两项错误;植被覆盖度增加,裸地被风化得越来越严重,经过植被的不断生长、死亡,土壤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成熟,D项正确。第19页11.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海螺沟的纬度较低,且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即夏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因此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于北美退缩区,B项正确。第20页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模拟一)(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及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第21页材料二:学术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第22页(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6分)(2)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6分)(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时间规律。(6分)(4)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请你为尤尔根斯的观点提供论据支持。(6分)第23页答案:(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交替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地处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2)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湿,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第24页(3)昼伏夜出。该地区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白天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间地表凉快,利于白蚁外出觅食。(4)该地干旱缺水,雨期短,白蚁将“仙女圈”内草类啃食,其中央“荒漠化”能减少植物截留雨水及其蒸腾,使雨水更多下渗至更深、更冷的土层,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地下水量,保障深居地下的白蚁巢穴附近土层潮湿及其旱期时的水源;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促进了“仙女圈”附近草类的茂盛生长,从而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关键词:地下更冷、更湿;食物来源)第25页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得知,纳米布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出现气流难以上升的现象。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及地形的角度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白蚁巢穴在地表5米以下,主要从白蚁的习性和沙漠环境分析。第(3)题,推测类题目主要根据动物习性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第(4)题,材料中提到“白蚁喜阴凉潮湿”,因此“仙女圈”与白蚁相关,主要围绕冷和湿分析。第26页13.(2019·福建漳州模拟)(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生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第27页第28页(1)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4分)(2)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6分)(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简述理由。(6分)(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6分)第29页答案:(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3)阴坡植被较稠密,阳坡较稀疏;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第30页(4)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第31页解析:第(1)题,地质作用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由中心向边缘部位坡度越来越陡,因此土层迅速减薄,从而导致了植被的变化。第(3)题,丹霞山高度普遍较低,阴阳坡光照差异,导致蒸发差异,进而导致土壤水分差异,从而影响到植被生长。第(4)题,从沟谷地带利于雨林生长的条件分析。第32页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