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第六部分专题十九古诗鉴赏选择题“4陷阱”“3步骤”[考向定位]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1.思想内容: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否符合诗歌内容。2.形象画面: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3.表达技巧: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4.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从近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1)望文生义。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3)说法绝对。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4)胡乱联系。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考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5)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核心方法突破技法一熟悉诗歌鉴赏选择题“4陷阱”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陷阱一形象画面分析不准主要包括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不当等。【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的实景。D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解析]D项,“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诗歌中看不出“壮志”的影子,人物形象特点分析错误。[诗文翻译]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黄昏时分,乱云滚滚,一片昏暗,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灰烬,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陷阱二语言鉴赏不当语言错误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词句解释错误,第二种是语言特色(风格)错误。【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B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解析]B项,词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而本词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的景况,体现了词人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诗文翻译]这庭院是如此之深,它有多深呢?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复苏的风光。春天回到建康,春风吹绿了那儿的树,可是我只身漂泊,暂时客居建康,大概要到老了。吟风弄月曾有很多,记也记不清了。可如今孤身一人,年老飘零,心情不好,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谁能怜惜我的憔悴?孤身一人更显生命凋零。往昔最喜欢的元宵节试灯现在也没有意思,往日最倾心的踏雪也没有心情,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外舅郭大夫①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所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的内心独白。D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解析]本诗从题目到内容,如“外舅”“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将D项与题干所述的内容对照,会发现“含蓄委婉,慷慨悲壮”的表述错误,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诗文翻译]有人从巴蜀带来口信,说我的妻子儿女仍然像过去一样,安心在外家居住。我深知他是来报消息的,可心中忐忑,难以开口请他把详细的情况尽诉。只要身体康健,用不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虑;亲人之间的骨肉情谊,更不会因分别而有所疏远。可叹我既年老又多病,功名未立;流着哀伤的眼泪,写下了这几行回信。陷阱三表现手法错误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等。有时也把一些常见的诗歌常识弄混来设置错误选项。【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观胡人吹笛①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②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注]①天宝十一年,诗人春游广平等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一路上目睹了安禄山骄横不轨的情形。次年秋天,诗人由北方来到南方,写下此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②梅花:《梅花落》,笛曲。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叙写感慨的由来,为下面的叙事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B.颔联侧重写景,“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山的清晨更为疏朗。C.颈联直抒胸臆,笛声和现实交织在诗人心中,一个“愁”字概括出闻笛的感受,“泪满”则更是写出了诗人感慨良深。D.尾联融景生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禁替君主忧心。B[解析]“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胡人吹《梅花落》笛曲。[诗文翻译]胡人吹奏着玉笛,其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十月吴山的清晨,一曲《梅花落》落到敬亭。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这个被逐出京城的臣子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陷阱四情感分析不当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其感情基调则是悲伤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思想感情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感情基调则是喜乐赞叹的,其风格是雄浑壮阔的。【典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注]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圣地。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D[解析]D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圣地的隐逸情怀。[诗文翻译]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虽然东林精舍近在眼前,日暮时分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技法二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3步骤”步骤一: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疏通诗意。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步骤二: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步骤三:综合比较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典例6】(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D[解题演示]步骤一:读懂诗歌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追寻道的意志长期存在,我不趋附权势只信奉儒家思想。只希望主考官将我的考卷读完,我不求考取官位,只希望能得到您的评论指正。雨中垂钓江边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风吹木叶在秋夜里传出阵阵寒意。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理由,我平生不会随便地接受别人的恩惠。步骤二:逐一比对A项,诗人表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坚定信奉。选项与诗歌首联“虽贱道长存”,“谒孔门”一致,分析正确。B项,“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与精神,并形成鲜明对比。选项与首联第二句一致,分析正确。C项,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