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高考全能通关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向揭密•素养突破压轴大题•题型增分通史整合•精要必备目录ONTENTSC4精准练题•高分突破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步建通史通史思维——把握历史特征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空定位线索指引时段划分时段特征第一时段远古→公元前3世纪东西方文明的起源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呈现出文明多样性的特点1.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宗法社会下的家国一体;农耕经济发展;诸子百家从现实出发探讨如何治国理政。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2.西方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及海外贸易、公民意识、法制观念、人文主义等,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时段划分时段特征线索指引第二时段公元前3世纪→14世纪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繁荣与西方黎明前的黑暗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西方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1.从秦汉到宋元,封建文明持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2.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统治后期走向衰落,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天主教会黑暗的统治时期。但黑暗之中孕育着曙光,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孕育时段划分时段特征线索指引第三时段14世纪→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中国封建文明的危机14世纪以后,中西方文明的发展呈现逆转的趋势,东方逐渐衰落,西方引领历史发展的潮流1.中国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经济总量上仍占优势地位;但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闭关锁国等阻碍了经济转型,最终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政治逐渐民主化、经济商品化和工业化、科技及思想文化蓬勃发展,西方的崛起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一、远古时代禅让制;刀耕火种;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学会了养蚕和缫丝技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制定夏小正。三、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1.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2.经济(1)手工业:开始出现原始瓷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后母戊鼎。(2)商业:职业商人产生。3.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四、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政治(1)分封制:以同姓宗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天下共主”。(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经济(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实行井田制。(2)手工业:“工商食官”,生产斜纹提花织物。(3)商业:商人由政府统一管理。五、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政治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经济(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铁犁牛耕推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2)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文化(1)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各露峥嵘(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数法(3)文艺:《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4)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士人流动频繁民族关系通过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六、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1.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①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②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③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2.秦朝时期: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3.文化:推行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七、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政治(1)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2)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汉代形成的“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3)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1)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2)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文化(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2)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重要论著(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4)艺术:小篆和隶书均开始流行于秦代;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考向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政治1.(2019·高考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B对:由“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A错: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当时的王位继承注重父子、兄弟之间的传承,这是宗法世系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C错:不符合史实。D错: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不是弱化。答案:B2.(2019·高考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A对:材料中强调的“孝”“悌”等思想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其产生的制度渊源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B错: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族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和题干材料无关。C错: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中的“孝”“悌”等思想无关。D错: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孝”“悌”等思想的产生无关。答案:A视角1分封制对社会治理、家国认同的影响(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通过分封,周王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6)如果没有分封制,没有边陲地区诸侯国的建立,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其他各族的融合就不会有上述那样的规模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追本溯源,我们说分封制度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7)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8)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有些省份的简称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9)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宋、郑、吴、陈、许、秦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新题预测]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不能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分封制有利于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分封制确实有利于疆土的开拓,但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答案:B2.《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解析:司马光批评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正是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故选B项;A项只是对材料的简单反映,并未深层次分析,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排除C项;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和D项表述的意思相左,排除D项。答案:B视角2宗法制对家国情怀、文化认同的影响(1)对西周统治:①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强化王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2)对封建政治: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3)对社会习俗: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以及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4)对思想观念: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美德。③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④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新题预测]3.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

1 / 1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