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提升一、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二、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典例】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解题指导]弄清题意抓住“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和“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等关键词句技巧应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最终筛选出正确选项。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排除。朝鲜战争停战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D项排除难点辨析此题难点在于排除B项。越南战争,是西方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中评价斯大林无关,故B项排除答案正解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故C项正确[答案]C评价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此类题目题干中一般都有“这一评价”“这一论断”“这一认识”“这一思想”等标志性词语,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评价,备选项给出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解答技巧(1)推理反证法。结合史实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2)信息简化法。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并简化,最后将评价与主体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3)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和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逐个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最佳答案。[尝试应用]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D项正确;材料的观点是加深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故A项错误;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一种否定,C项错误。[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