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宏观辨识: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2.微观探析: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本质上认识化学能量与化学变化的本质。课前自主预习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1)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之间重新组合,是反应物中旧化学键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过程。断裂形成(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①变化原因②实例a.断裂1molH—H键(H—H→2H)436kJ能量,形成1molH—H键(2H→H—H)436kJ能量;b.断裂4molC—H键(CH4→C+4H)1660kJ能量,形成1molC—H键(C+H→C—H)415kJ能量。③结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吸收放出吸收放出断裂与形成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2)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的相对大小。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3)图示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个基本自然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保持不变。(2)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换时保持不变。总质量总能量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定义吸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2)实验探究吸收放出①铝和稀盐酸的反应②Ba(OH)2·8H2O和氯化铵反应③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三、人类对能源的利用1.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应用(1)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们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研制新物质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途径,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正误判断(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有能量变化()(2)镁带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3)有能量放出的变化都是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变化都是吸热反应()(4)对于放热反应2H2+O2=====点燃2H2O来说,断裂1个H—H键和1个O===O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个H—O键所放出的能量()(5)由O+O―→O2(放出能量493kJ)和N+N―→N2(放出能量946kJ)可得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稳定()[答案](1)×(2)×(3)×(4)×(5)√2.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C.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B3.如图表示吸收能量反应的图像是()[解析]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答案]C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从化学键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用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公式:ΔQ=Q(吸)-Q(放)(1)若ΔQ0,说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即反应吸收能量。(2)若ΔQ0,说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即反应放出能量。【典例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A.920kJB.557kJC.436kJD.188kJ[解析]由1g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kJ可知:2gH2(即含1molH—H键)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为121kJ×2=242kJ。由化学方程式H2(g)+12O2(g)=====点燃H2O(g),可设1molH—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Q,则:Q+12×496kJ-2×463kJ=-242kJ,得Q=436kJ。[答案]C解决此类问题要准确掌握由键能计算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反应热计算公式: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注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及共价化合物中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针对训练1]关于下列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B.该图表示某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无关C.该图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D.该图表明化学反应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解析]A项,起始能量与最终能量不变,因此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故错误;B项,图中并没有表现出物质的状态,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且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有关,故错误;C项,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错误;D项,多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因此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正确。[答案]D知识点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2)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关系判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3)根据经验规律判断——用常见吸热和放热的反应类型来判断。(4)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凡是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有的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A.只有③④B.只有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铜在氯气中燃烧;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N2与H2合成NH3;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放热反应,如果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如Fe+S=====△FeS。[答案]A解决此类题目时,既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关键点,又要熟练掌握概念中的特殊点。如:1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2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即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针对训练2]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NH4HCO3的能量一定低于NH4Cl的能量[解析]醋酸逐渐凝固,说明NH4HCO3与盐酸反应使醋酸的温度降低,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吸收能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储存在产物中,B正确;由于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NH4HCO3粉末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是各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各生成物的总能量,而NH4HCO3仅是两种反应物之一、NH4Cl仅是三种生成物之一,故无法得出NH4HCO3的能量一定低于NH4Cl的能量的结论,D错误。[答案]B知识点三人类对能源的利用1.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1)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能除转化为热能外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和光能等。(2)物质在人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燃烧相比本质相同,即产物相同,放出能量也相同。但反应条件和反应方式不同。2.新能源——生物质能“生物质”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利用太阳能转化生成“生物质能”,最后转化成热量,供人们生活需要。“生物质能”在农村得到充分利用。【典例3】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观察下面图示判断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思路启迪]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解析]关键信息是利用太阳能使CO2、H2O、N2等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燃料,而燃料燃烧后转化为燃烧产物并放出热量,燃烧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答案]B[针对训练3]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解析]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氢能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分解水得到氢气),且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利用的是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虽然高效,但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污染性,不过人们可以采用技术控制这种污染。[答案]D知识脉络核心要点1.化学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E1)和生成物总能量(E2)的相对大小。若E1E2,则为放热反应;若E1E2,则为吸热反应。2.化学反应中,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能量为Q(吸),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能量为Q(放),则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为ΔQ=Q(吸)-Q(放),若ΔQ0,为放热反应,若ΔQ0,为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