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对非洲援助战略研究姓名:朱培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张丽娟20080410美国对非洲援助战略研究作者:朱培香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9条)1.学位论文赵法强浅析尼克松政府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2007“尼克松主义”是尼克松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指导原则,它是美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而做出的调整性战略。对外援助是一个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很多方面,范围广泛。本文只对“尼克松主义”指导下的对外经济援助做一浅显的分析。尼克松执政时期,由于受到国内经济衰退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面临着极大困难。为了维持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尼克松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这一新的外交战略。依据“尼克松主义”,尼克松在对外援助领域提出了两个新的口号,一是注重人权外援,一是强调多边外援。而人权外援就是要关注人类的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持久发展,也就是要加强对外经济援助,而这种经济援助则要通过多边渠道进行。尼克松政府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在美国对外援助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给以后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援助提供了样板;它在美国对外关系的历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好感,改善了美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研究尼克松政府的对外经济援助,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战略、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以及南北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对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专门研究尼克松政府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成果。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美国外交战略和全球发展的角度,充分利用美国官方公布的第一手资料,对尼克松政府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背景、确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学位论文吴天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分析2004对外援助政策是中国第三世界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前,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以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为主要内容.受到宏观外交战略的影响,这一政策呈现出反对美帝国主义、两面开攻、以苏划线的阶段性特点,对外援助政策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从1950年至1964年,中国不但向遭到美国侵略的朝鲜和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而且大力支援了其他正在进行反帝斗争的亚、非、拉国家.6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反对美国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反击苏联不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中国向大多数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了援助.70年代以后,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表现出以苏划线的特点,中国不但向遭到苏联侵略或干涉的国家提供了援助,还支援了那些得不到苏联援助的民族解放组织.历史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转变为促进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从此,中国领导人强调通过对外援助来促进南南合作和国内经济建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随着外交战略的调整而几经演变,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第一,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动力由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扩大国家经济利益和增加人道主义援助.第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中国外援政策的影响由强到弱.第三,经济因素对中国外援政策的影响由弱到强.第四,中国对外援助的分布从地区、时间段、政权性质的角度来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第五,中国对外援助的形式经历了军援减少、经援增多,由双边援助到多边援助等方面的演变.3.学位论文陈嶷论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的援助2009对外援助鉴于其外交功能,又被称为援助外交。在当今全球化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时代,对外援助是国家谋求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至关重要的渠道。因此,对外援助构成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国际政治议程中一个愈发重要的议题。成立于1961年11月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是承担美国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从成立至今近5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它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也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贯彻和实施美国外交战略中作用显著。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小布什执政八年期间,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援助政策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探讨美国对东盟国家外交战略的演变,回顾和分析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实施援助的目的以及援助的内容,找出美国对外援助与美国战略利益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美国国际开发署机构的演变及变化发展的原因;(2)美国在东盟地区的利益及国际开发署援助东盟国家的主要目标、形式和内容;(3)对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援助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梳理,本文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对东盟国家的援助涉及,领域广,影响力大,援助的内容侧重于社会发展领域,但同时也带有很强的西方价值观色彩。不过从长远来看,国际开发署的援助有利于维护国际和该地区秩序的稳定,推动了受援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美国对该地区外交战略的影响力和有效性。4.学位论文任业刚冷战后中国对非洲经济外交的内容与评价2007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已成为维系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经济外交地位明显上升,已成为许多国家政策的重要目标而被频繁地付诸实践。通过开展经济外交,不仅能够服务本国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改善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提高本国的国际形象。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外交有着自身明显的特色。经济外交不仅体现着中国的特殊国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经济外交主张平等基础上的互利合作,谋求共赢,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原则;中国经济外交立足周边,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展开;此外作为中国外交的亮点,经济外交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最后,由于国家统一尚未完成,中国经济外交还担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中国同非洲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关系,冷战后,中国外交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中非关系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非合作论坛”得以启动,中非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外交在中非外交关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3月5日,“经济外交”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外交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中国通过开展对非经济外交,不仅弥补了国内建设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还为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国对非经济外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正确地利用经济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和改进对非经济外交,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对积极推动我国整体外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学位论文朱慧博从国际主义到大国责任——新中国对外援助形式、内容的历史考察2008对外援助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活动,它是南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学者有关对外援助的理论探讨较多,主要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流派的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提供援助国,是对外援助发展史中的特例。学界对其的研究成果却相对稀少。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五十多年来,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经历了成长、探索、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各有特点,别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援外工作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不断谱写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发展中国家及急需人道主义救助的地区提供支持援助,进行友好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成功篇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中国建国以来援外形式、内容的沿革,结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经济外交战略,从中体现出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在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兼具在政治上强调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主义道德和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特点,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承担大国责任,构建和谐世界的决心。6.学位论文杨波新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研究(1949-1976)2007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1949—1976年期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长期把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放在其对外关系“基本立足点”的位置,并始终向这些国家提供支持,强调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其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重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打破了西方的封锁和包围,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牢牢站稳了脚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大力调整对外政策,准确分析、评价、总结这段历史,有利于我们客观把握这段历史,并从历史的高度来审视我们今天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作,这也是写作本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所在。本文在对新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依据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从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国际国内背景入手,对新中国这段时期(1949-1976)的第三世界国家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新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主要是反对美帝国主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主要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大力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主要是联合第三世界,努力建立反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1949-1976年新中国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得也有失,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功实践,指导中国与民族主义国家关系取得了成功,而“革命外交”政策的推行,则对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新中国无私支持第三世界反帝、反殖、反霸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大国划线,则影响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使自己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对外援助促进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同时对外援助工作存在严重脱离国力实际的问题,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新时期中国第三世界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当是中国第三世界外交政策长期坚持的基本准则;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应立足于兼顾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领域与途径应随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更新;对外援助既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更要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7.学位论文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2005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变量分析方法等分析手段,对中国经济外交进行了的规律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系统、主要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全景式的扫描。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概述;中国经济外交的实践与必要性;评估经济外交作用的理论框架;中国作为经济外交分析个案的意义;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经济外交;中国的金融外交;中国的能源外交;中国的外交中的经济制裁;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等。总的思路是首先分析近年来经济外交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和经济外交理论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出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变量,构建和完善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以丰富经济外交的理论。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政策建议。最后是对经济外交和中国经济外交的结论性认识。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一、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为中国外交的实践所验证。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为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