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概要:“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校长要管理好学校每一个细节,使管理更人文化,更智慧化,更特色化,让校园成为“自然乐园”“人文乐园”和“精神家园”。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校长的领导下,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做到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上确立“校长抓总,副校长抓线,主任抓块,条块结合,指挥畅通”的管理思路。管理程序更简化,操作流程更明确,责任落实更到位,实现了统一管理要求。其次是构建现代的管理制度。领导班子集中听课评课制度;领导班子的会议制度;领导班子升旗讲话轮流制度;领导班子年级蹲点制度;领导班子项目流动管理制度;领导班子交流轮岗制度。视角二:年级部管理精细化一是实施四层管理。以校长为核心的校长团队抓思路,副校长联系年级抓监督,中层兼任抓级领导抓落实,年级组长抓执行;二是实施初中三年一盘棋目标责任制。七年级抓规范、抓适应,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自理、好学的目标;八年级抓矫正,达到培养好学精神,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品行的目标;九年级抓理想教育,专给学生鼓劲,使之树立信心,立志成才;三是级组三块细化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实施组,以备课组为主体教学实施组,以信息化教师为主体后勤保障组。视角三:教师队伍管理精细化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过:“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学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立制度。学校制定了《教师精细化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师德师风、职业行为、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并逐渐内化成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品质,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塑师德。本校为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开展了校本培训、名师工作室建设、青蓝结对工程、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手拉手城乡结对同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是强师能。学校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还通过校领导辅导、专人讲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视角四:德育管理精细化1.构建双链管理机制。一是校长室—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链。二是校长—抓级领导—级长—德育级长—德育组成员——学生德育管理团队的管理链。2.实行主题特色教育活动。本校开展“雅言雅行”特色教育活动,以此加强班级的管理和建设,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学雅规、练雅行、扬雅风,达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环境优雅”的教育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内涵修养,提升校园的文明程度。学校从日常生活入手,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基础,结合《学生必读手册》《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从文明礼貌、儀容仪表、生活习惯等方面制定系列雅行规范和雅行标高。打造“说话雅、走路雅、集合雅、课堂雅、课间雅、爱校雅、劳动雅、出行雅”的全新博雅人。3.实行班级量化考核。本校坚持每天对班级进行常规检查,每周评选出卫生先进班、班风文明班,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集会上进行公布并表彰,以此来增强班级的“争先创优”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4.组建社团,开设校本课程,办好“四节”(阅读博览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艺术节)。本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四节”为抓手,孵化学生兴趣社团,现有学生社团72个,并开设校本课程42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初步形成了陶艺文化、心理健康、科技创新和足球等特色教育项目。本校足球队获得首届“市长杯”足球赛初中男子组冠军;合唱团获得省第二届中小学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连续三年获得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合唱比赛一等奖;学生王泳博获得省第二届陶艺现场制作大赛金奖,学生朱晓怡陶艺作品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手工艺大赛荣获一等奖(茂名地区唯一),其陶艺作品被省教厅选送到东莞参加省级展览;学生陈俊志的项目《太阳能“稻田灭草布”防治稻田杂草的探索》荣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三等奖等。5.创建最美教室。本校开展了“最美教室”评比活动,通过全体师生以及家委会的努力,营造了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促进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精神文化环境,打造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文化,充分体现“博学儒雅”的气质。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校是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协会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形成了“全员参与,学师行范;开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的“1237”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指确立“培育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2”指培养两支队伍,教师队伍和以心理社团为骨干的学生队伍;“3”指创建三个载体:一是阵地建设,修建有符合省级标准的心理辅导室;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七大文化教育区:创先争优教育区、国学文化教育区、心理健康教育区、感恩文化教育区、科技文化教育区、文明礼仪教育区和班级文化教育区,以文化育人;三是从教师、课堂、社团、课外活动等方面来拓展教育的渠道建设。“7”指开展七种主题活动:①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正式课程;②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③开展专题讲座;④举办大型活动专场;⑤创设课外辅助活动;⑥进行全校心理普查;⑦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7.打造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本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秉承一个理念——“携手共创优,齐心同育人”,致力于解决“5+2=0”的问题;成立两个机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落实三个保障——建章立制、开辟场所、保障经费;开展四种活动——宣传发动、家长培训、专家讲座、家校联动;依靠五个关键——教师、教材、教案、课时、课程;取得三个提高和三个进步的六个成效——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业务水平、家长育儿水平的提高,家长育儿观、方式方法、教育技巧的进步,实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视角五:教学教研管理精细化1.构建双线管理机制。一是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教学督查小组抓教学常规工作;二是校长室—教研室—学科组—各年级备课组抓教学教研工作。2.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一是构建“学生自主+智慧学习”的互联网智慧课堂,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打造平板班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鼓励教师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变革教学形式与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中学语文学科和中学英语学科着力打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数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着力打造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物理学科和小学数学学科尝试应用“天河100”软件开展同课异构网络直播教研,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及思维导图总结模式,小学语文学科则采用游戏互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大力推动计算机软件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的兴趣和潜能。陶艺专业社团荣獲广东省“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立项项目。本校荣获省课堂资源征集集体奖,被省推荐参评全国信息化典型案例。3.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助推教学质量提升。本校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科研网络,孕育情智共生的教科研管理文化;成立学校专家委员会,构建五级课题研究体系,并建立课题研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教学工作的模式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本校共有65个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16个、市级课题16个、市直属课题9个、校级课题22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市直、校级”五级课题研究体系,实现了“科科立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的科研目标。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增效性管理1.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合理需求①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教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管理,充分行使教职工对学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本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职称评审方案》等与教职工息息相关的分配方式都凝聚了本校教师的智慧。②教师参与学校建设。在校园文化、校徽、校训、校歌等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学校都鼓励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校园环境更加美观,学校荣获市中小学首届“最具创意”十佳校徽、市中小学首届“最富内涵”十佳校训荣誉。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平台。一是多维学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以备课组、教研组为依托的“三化”校本培训,即培训行为自主化、培训内容专题化、培训主题系列化。选拔老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开展人人通、茂名云课堂校本培训;参加省、市级名师工作室、省级示范教研组的学习研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支持教师网上研修、同行研讨、阅读反思、培训充电等多种学习方式,强化教师学习意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二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校注重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人人通等平台进行教科研的沟通和交流;办好《科研论坛》,搭建科研平台,把教师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尽快传递给师生,全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三是提供展示,以赛促研。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同课异构比赛、“双师同堂”竞赛、新授、复习、讲评课比赛、微课比赛、“评课与对话”活动等,老师在学习交流中取得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宽松环境,建设和谐人际关系①改善教师办公环境与教学保障。教师的办公环境是教师每天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所,更是展示学校常规管理、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教师归属感,学校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使教师能够静得下神,安得下心,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②构建公平竞争的机制。首先,学校注重制度建设,强调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并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学校教师晋升晋级、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其次,学校每学年都公平、公正、公开地通过领导考评、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及家长考评等多种方式,就教师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考量。学校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3.关心教师的幸福,丰富精神生活学校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身体、心理状况,重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营造和谐校园。一是以人本的关怀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关心教师健康,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给全体职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教职工生日,工会送上蛋糕;教职工住院、生产,工会上门慰问;教职工有家庭困难,学校帮忙解决。二是丰富活动载体。学校党委、行政和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娱体育、心理辅导等活动,定期举办教职工书法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三是拓展技能。为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学校先后举办了书法培训班、插花艺术培训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和陶艺培训班,教师从中感受到了乐趣,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感。“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校长要管理好学校每一个细节,使管理更人文化,更智慧化,更特色化,让校园成为“自然乐园”“人文乐园”和“精神家园”。参考文献:[1]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2]邓志文.中学扁平化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雷俊.论“以人为本,制度保障”的学校管理尝试[J].成功(教育),2009(12).[4]魏金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5]薛勇华.运用新理念谋求新发展[J].甘肃教育,2011(10).